试论审计转型的理论基础
陈永多 崔燕(安徽省淮南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8日】
【来源:陈永多 崔燕(安徽省淮南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审计工作只有积极适应外部环境,主动实现审计转型,才能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免疫系统”预防、提示和抵御的功能。2008年3月31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议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的重要理论观点,进一步拓展了审计工作的外延,赋予了国家审计新的内涵,为提高审计工作层次,扩大审计工作发展空间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国家审计转型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基本依据。

     “什么是审计”界定了审计转型的本质。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国家法治的产物,也是推进民主法治的工具。审计转型不是对以前做法的全盘否定,而是对自身工作的一种调整或转变,是审计工作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对自身工作状态进行调整、完善、创新和改革,从传统审计走向现代审计的过程,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过程中的自我完善。

     “为什么要审计”把握了审计转型的方向。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抵御“病害”,在永不停留地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审计转型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自觉将审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宏观性、建设性、开放性和科学性,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积极探索和拓展审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领域。

     “为谁审计”明确了审计转型的目标。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计转型必须从这个目标出发,紧紧围绕“民主、民生、改革、发展、法治、绩效”开展工作,全面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通过转变审计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通过依法审计监督促进民主政治坚定不移发展,通过更新审计重点促进和谐小康社会加快发展,通过拓宽审计领域促进节约环保生态文明发展,使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靠谁审计”决定了审计转型的实践主体。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是“免疫系统”的组成者、执行者和实践者,决定着“免疫系统”功能的运行及发挥。因此,必须加强“人、法、技”建设,更新审计理念,提高创新能力,深化各项制度,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审计机关和审计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工作水平,不断增强自身免疫能力,自觉承担“免疫系统”责任,为审计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怎么样审计”指出了审计转型的基本途径。坚持“依法审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求真务实”是审计工作的基本方略。审计转型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怎么样审计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要切实做到“六个高度自觉”:一是高度自觉地把审计工作融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二是高度自觉地通过审计推进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和反腐倡廉建设;三是在高度自觉地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切实推进提高政府效能和财政绩效水平;四是高度自觉地通过审计推进改革深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五要高度自觉地通过审计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六是高度自觉地推进整改,规范管理,有效地推动问责机制的建立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健全落实。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