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考
倪巍洲(审计署上海特派办)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4日】
【来源:倪巍洲(审计署上海特派办)】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政府审计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发挥的作用、实现的功能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扩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审计的一种思维创新、功能创新,引发了对政府审计新的思考。本从政府审计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政府审计在那些领域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会更有效,探讨了政府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政府审计  国家经济安全  阈值  免疫系统论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政府审计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而政府审计作为国家的经济监督部门自然要达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目标。换句话说,政府审计要维护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不受根本性威胁,保障国家经济运行稳定,促进经济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政府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如何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如何用最优的途径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就成为衡量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强弱程度和建设性作用好坏的标尺。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在此就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阈值选择、实现途径和主要策略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之域
    新中国的政府审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历经20多年的历史。政府审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孕育而生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创业起步期,从改革开放之初、审计署成立到1998年,我国政府审计主要以查错纠弊为主,总结和产生了有益的成功经验,为审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二是加快发展期,从1999年起至2007年,我国政府审计主要以关注风险为主,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打击经济犯罪作出了较大贡献;三是深化升级期,2008年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论,从中指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关注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审计才能有高度、上层次,才能获得长远发展。这是政府审计在本质和内容上的一次深化升级,从关注风险走向关注安全。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将随着政府责任和政府能力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扩充。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很好地诠释了政府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有着不可比拟、无人替代的责任和能力。那么,政府审计又能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做些什么呢?这便是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之域。国家经济安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国内经济安全,即国内经济处于稳定、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正常状态;二是国际经济安全,即国家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国外资源和市场的稳定与持续。为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国家既要保护、调节和控制国内市场,又要维护全球化的民族利益,参与国际经济谈判,实现国际经济合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家经济安全既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带来的信息安全、金融安全、贸易问题和引进外资与保护民族工业的问题,又有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石油供应、重要矿产资源保障、粮食供应、淡水资源保护等问题,也有体制层面上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就业、中央财政调控等问题。政府审计作为免疫系统在国家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其免疫能力、免疫水平、免疫效果也不尽相同,从而所选择的目标也不相同,即阈值不同。就如同一个人从出生到童年再到壮年最后到老年,其免疫系统的功能是不断健全和时时更新的。因此,在选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目标的过程中,政府审计只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选择。从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期来看,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应当选择以下阈值:
    阈值一:国家资金安全。资金是一个经济体的血液,而国家资金则主要表现为金融资金和财政资金。国家财政和金融系统如同一个人的左右心脏,紧缩和扩张均能给国家经济的运行产生较大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自调节、自防范和自运行的功能,其目的达到最优配置;审计作为经济监督部门则以经济运行符合正常经济运行态势和行政部门具体要求为目的。因此,政府审计强调充分发挥行政机制在管理国家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该作用的发挥恰恰是以国家资金为主线的,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财政资金使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也告诉我们政府审计对金融系统的监管,特别是金融机构资金安全的监督,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为,近几次全球和区域性经济危机均是由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蔓延和扩散的。金融危机的事实告诉我们政府应当建立参与和支持化解金融危机的制度,这种制度不仅包括金融同业救助制度,而且应包括财政政策支持的稳定制度、最后贷款人制度和紧急行政性制度等。从这一角度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一致,财政资金和货币资金的协调配合,将有力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政府对两项资金安全的审计,也将有力维护国家经济运行的安全。
    阈值二:资源环境安全。资源和环境是一国经济赖以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在经济发展的乘数之一,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一些地方或部门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就是在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过于依靠投资和物质资源消耗的拉动,形成了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经济发展特征,一方面造成资源过度消耗,一方面加剧生态环境危机。当前,我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国家及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政策和措施,政府通过对资金投向、投资项目等内容的审计,将有力监督调结构政策的落实情况。政府审计通过资源环境审计来实现维护国家的资源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完善现有机制、制度,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和有效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
    阈值三:信息安全。从契约理论角度出发,政府审计要为政府正确管理国家经济提供可靠信息和鉴定性参考。信息的质量则直接关系到政府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实施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运行的安全。在当今经济运行体系中,价格、政策、外部环境、国际形势、统计数据等众多信息引导着经济的运行,信息的扭曲必然引起经济行为的扭曲,招来一系列棘手的失衡和秩序紊乱。政府审计的行为则是对扭曲、不良信息的一次修正,这种修正可以提高政府政策和经济运行的效益和效率,从而达到维护经济正常运行的目的。比如,国家投资4万亿,一方面是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投资解决就业问题。但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在降低,有的地区或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增长反而产生了挤出效应,这种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不协同是需要政府审计通过实际调查来反映的,这类信息也将直接影响国家制定就业政策的导向。
    阈值四:民生安全。扩大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关键所在。古人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区财政底子薄、公共服务欠账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社区服务等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关很大,城乡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漫长和渐进的过程,但却是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民生问题解决得好既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又可以激活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发展。政府审计作为监督部门,其职责就是查处和纠正那些不顾经济发展水平,盲目规划,乱铺摊子,把民生工程搞成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充分保证民生预算的合理和效益。同时,更要通过政府审计来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参与机制、监督机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推动公共产品的普及化。从国家的角度讲,民生审计不仅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而且保障了国家社会安全。比如,民生改善,自然能够缓解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降低犯罪的可能性。
    阈值五:体制机制安全。体制机制是国家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保障。体制存在障碍、机制存在缺陷、管理存在漏洞,都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增加社会的消耗,降低行为的效率。政府审计可以从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出发,微观入手,宏观着眼,从完善制度和政策的层面,提意见、出建议,使行政权力在严格的责任制度、督察制度、考核制度和问责制度下规范运行,使国家资金在安全、规范、效益和效率下正常使用。同时,政府审计可以通过对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提出解决和预防的措施,发挥好政府审计惩治和预防的双重作用,发挥好政府审计的批判性和建设性。比如,国务院出台节能减排政策,但审计发现各地存在没有严格执行排污收费、对违规的三高一低企业不做惩罚、基层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进退维谷等问题,而现实的问题是政府不愿提高资源的价格,不想改变现有的价格机制,从而只能以行政管理来治理,自然形成行政权力与市场力量对抗局面,还容易产生反弹效应。
    二、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之途
    (一)揭示违法违规案件线索是现阶段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战略。
    现代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经济犯罪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日益隐蔽,一些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的危害日益严重,这些问题都会给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形成连锁反应,将给国家经济安全产生破坏性打击。同时,社会上还存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侵吞国家财产等腐败现象,这些国家经济的蛀虫如不加以遏制将会形成溃堤之势。政府审计对国家资金、资源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可以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能够有效地遏制和警示腐败和经济犯罪的蔓延。这样才能真正承担起预防和打击腐败,维护经济安全的神圣职责。只有着力揭示和查处经济犯罪案件线索,反映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才能使政府审计监督真正成为对行政权力有效监督和促进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审计必须坚持揭示违法违规案件线索这一主要战略思想不动摇,依法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
    (二)跟进审计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途径。
    跟进审计是对传统审计的一次变革,也是政府审计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目标的主要和有效途径。维护只能做在事物的前面或过程之中,事物如果发生或成为事实,“维护”就变成了“维修”。面对国家对公共产品的巨额投资,面对国家应对经济发展困难的具体措施,政府审计只有将关口前移,用战略审计的思维开展审计工作,才能有效地保证国家投资的成效,才能更好地提高国家管理经济的效能。否则,国家投资公共产品或政策引导产生的经济结果形成了资金浪费、投资过度、结构劣化等既定事实,不仅会造成社会经济浪费,而且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障碍。跟进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类似问题的发生,但政府审计必须做到:跟得上、进得去。所谓跟得上,就是政府审计要积极参与国家管理国民经济的行为,从战略审计的角度来审视国家决策、政策执行、影响因素、最终效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制约性,并通过战略审计、跟踪审计最及时、最有效地提供给政府经济管理方面的信息和建议,最大限度地帮助政府利用有效信息调整决策,避免损失和浪费,促进经济正常运行。所谓进得去,就是政府审计要有能力根据审计情况对经济政策的好与坏、到位与弱化、效果与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增强对国家经济运行的敏感性,并通过相关信息及时反馈,促进政府作出及时正确的判断和采取有效的措施。
    (三)保障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平台。
    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标致就是能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了这一点,经济运行自然处于高度安全的水平,否则无论是机制、制度的问题,还是结构、效益的问题均将影响到经济的正常运行。政府审计应通过对各部门、各行业的审计来发现显失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过去的以效率为主兼顾公平为谋求效率和公平均衡的经济发展。比如,过去各级政府在安排支出结构时存在明显的偏好,即在基本建设上热情高涨甚至过度供给,而在人力资本和公共服务上则缺乏动力、供给不足。这种偏好反映了各地财政激励导向和GDP比赛的激励模式,从而产生了不少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政府审计在多个项目审计中都将其作为审计反映的问题,以促进政府有效控制支出和合理调整支出结构,提出偏向于公共财政导向的激励机制,为各地经济规范财政公共支出导向,形成公平与效率并重的经济发展格局。这是政府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的良好平台。有了这个平台,政府审计可以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促进国家、要素所有者、生产经营者、劳动者之间共享经济发展的利益,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四)改善民生、维护民权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目标。
    民生的改善、民权的维护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根本尺度,也是政府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经济的安全稳定是民生得以保证的重要基础。一国的经济只有在良好的经济发展中才能不断改善民生,也只有在改善民生中凝聚经济发展的动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政府审计理应将改善民生、维护民权作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目标。目标一可以通过民生审计促进就业政策资金的落实,让人民富裕;目标二可以通过民生审计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让人民受益;目标三可以通过民生审计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让人民享权;目标四是可以通过民生审计促进社会公平,让人民受惠;目标五是可以通过民生审计可以促进政策制度的完善,让人民行权。
    (五)健全完善机制、体制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抓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制体制不尽完善会产生或放大很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并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安全和稳定。比如公共资源定价机制不合理导致的收益由相关企业获得而资源环境成本外部化的问题,税收调节、转移支付的调节力度和效果有限等政策调控欠到位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公共服务提供不均衡等问题都给经济稳定发展和安全构成隐患。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政府审计有责任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发现政府调控落实不到位的症结,反映机制性缺陷、体制性障碍和管理性漏洞,提出予以健全和完善的措施,促进国家经济安全运行制度机制保障的完善。政府审计只有将健全和完善经济发展机制、体制作为主要抓手,才能更好地把监督与服务、批判性与建设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免疫功能和前瞻性作用。
    三、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之谋
    (一)解放思想、统筹兼顾是政府审计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的先导。
    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作用有多大、程度有多深,归根结底取决于政府审计的思想解放程度有多大。首先,要打破仅查错纠弊、揭露问题的惯性思维,着力培养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的能力,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其次,要在反腐倡廉的工作中,注重研究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正常秩序的措施,促进政府效能和行政绩效的提高。再者,政府审计要从自身做起,解放思想、加强创新,不断在审计工作实践中解决政府审计的思想障碍,不断解决审计能力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统筹兼顾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调,加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
    (二)实事求是、顺应规律是政府审计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
    政府审计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是要充分学习、借鉴、吸收事物合理的内核,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将传统的批判式教条主义理解转变为坚持基本原理、顺应发展规律、与时俱进的客观判断和合理提示。一是政府审计可以通过审计工作总结经济实践中被证实的经验和结果,并从理论和政策的角度找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审计的成果性建议,实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目的。二是政府审计可以通过审计工作全面收集和综合考虑宏观环境、社会各方承受能力、可控程度等因素,探索破解经济难题的规律,以逐步推进、逐步深化的方式,渐进式地维护国家经济的安全运行。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是政府审计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的方向。
    国家经济安全涉及各行各业、各个地区,而各行各业、各个地区的经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都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色。为此,政府审计必须因地制宜地考虑各地各行的具体情况,才能把好各地各行的经济脉,才能更好地服务各地各行的经济发展。寻求特色、突出特色是政府审计彰显其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努力方向。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政府审计应做到差异化审计,错位思考,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这样不仅可以推广经验、探索规律,而且可以突出经济的张力和特色,从而可以更好地维护经济多元化成果。
    (四)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政府审计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政府审计的根本出发点,维护经济安全就是维护人民利益,就是维护和谐发展格局。一方面,政府审计应当牢固树立“民本审计观”,积极促进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对涉及民生资金及其管理使用部门进行重点审计,严格查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让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人民有信心、有勇气参与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审计应当牢固树立“防微杜渐观”,密切关注财政、金融、国有资产、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及时对倾向性、趋势性和全局性问题进行反映,迅速发现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诊断、识别功能。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