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规范: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
曾俊(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办)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03日】
【来源:曾俊(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办)】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事业与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的审计文化 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国家审计文化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所探讨的国家审计文化建设,是指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以及相关方面在创造和建设国家审计文化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
    当前,在新中国的审计事业走过26年的发展历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压力的新形势下,国家审计文化在审计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同时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站在“夯实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的高度,将审计文化建设作为审计事业发展的五项基础建设之一,提出“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强审计文化研究,弘扬审计精神,树立文明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发展动力” 。如何进一步加强国家审计文化建设,推动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是广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本文所探讨的中心问题。
    一、对当前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现状的反思
    近年来,国家审计文化建设逐步得到了广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重视和积极推进,在相关审计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力推动了审计事业的发展。然而,与国家审计文化在审计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与审计事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相比较,目前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应当引起重视。
    (一)对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目前,相当多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国家审计文化的概念及其在推动审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也重视不够,甚至对于国家审计文化建设“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基本问题的认识还是非常模糊和不一致的。一般来说,在认识上有两个比较典型的错误倾向:一是“虚无化”。认为国家审计文化是虚无缥缈、高不可攀的,甚至是脱离审计工作实际的,对开展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积极性低、信心不足,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甚至抵抗心理。二是“模糊化”。认为“文化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将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与审计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思想工作等混为一谈,或者将审计文化建设的范围和内容无限扩展放大。
    (二)国家审计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不够深入。目前,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刚刚起步,具体实践尚落后于同样不够完善的相关理论研究 ,在文化建设的深度、广度、力度和实际成效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脱离审计工作实际。部分审计机关中审计文化建设和审计工作“两张皮”现象比较明显,文化建设没有真正融入与审计业务、队伍建设、机关管理等实际工作中,有些时候甚至仅仅是为了开展文化建设而开展文化建设。二是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组织。部分审计机关对于文化建设工作既没有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也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充分的保障条件,脚踩西瓜皮,做到哪里算哪里,在审计业务工作繁忙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文化建设活动往往没有充分开展甚至很可能就是空白。三是审计人员的参与不足。部分审计机关的文化建设活动仅满足于“自上而下”的单向推动,审计人员的参与度和认同度较低,作为文化建设活动中最重要、最积极的人的因素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四是文化建设活动层次普遍不够高。从目前有关宣传报道和总结材料的情况看,有系统、高水平或有特色的审计文化建设活动不够多,相当多审计机关的文化建设主要集中于书画展、演讲比赛、读书等文体活动,甚至还有一些与国家审计文化缺乏实质联系的“伪文化建设活动”。
    (三)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成效不够明显。认识上的不足和行动上的欠缺,直接影响了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成效,从根本上说是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全构建起有特色、有内涵、有影响的国家审计文化。一是没有体现国家审计文化的特色。如目前对国家审计文化如何突出“审计”特点、审计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二是审计文化对审计事业的推动作用尚不够明显。国家审计文化从理论上说可以也应该在推动审计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作用体现尚不够明显,审计文化和审计工作的良性互动远远没有建立起来。三是审计文化的影响力较弱。在审计系统内部,对国家审计文化的认同感、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审计文化的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体现不足;在审计系统外部,国家审计文化形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审计文化的宣传形象、交流、开放等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国家审计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载体
    笔者认为,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存在上述的认识模糊、参与度低、与实际脱节等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虽然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在于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缺少一个因素,一个连接审计文化和审计事业的桥梁或纽带,一个有代表性的、容易认知和把握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计元素的、具备广泛的认可度和较强的可操作性的载体 。缺乏这个载体,导致对国家审计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容易出现偏差、过于宽泛甚至模糊化,具体的文化建设活动也就可能缺乏实质内容和重点,国家审计文化的特色难以充分体现,也不容易为广大审计人员和社会公众所广泛接受。
    从许多组织文化建设的例子看,成功的组织文化建设往往都存在一个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有些载体是在一个组织或行业的建设和发展中不知不觉地形成的,也有些载体是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渐被发掘、定位而成的。载体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它可能是一个标志,例如麦当劳的大写“M”字、奥运会的五环标志等;有时,它可能是一句话,例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等;有时,它甚至可能是一个人,例如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海尔公司的张瑞敏等。这样一个载体,构成了相关文化的标识。对组织内部而言,它是文化建设的中心;对组织外部而言,它是组织文化的代表。事实证明,对于一项涉及面广、意义重大的思想建设活动来说,选好一个载体对于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取得成效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审计署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就是确定以“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为活动载体,促进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全面、深入、顺利开展,取得了活动的良好成效。
    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好目前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一步加强国家审计文化建设,打造有特色的国家审计文化,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寻找和确定这个载体。
    三、职业道德规范是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
    职业道德规范 ,是指专业组织、行政部门或其他有关方面制定颁布的关于规定和调整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责任等方面内容的规范性文件。笔者认为,从其文化内涵、表现形式、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看,职业道德规范构成了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一个良好载体。
    (一)职业道德规范在国家审计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有研究指出,审计精神文化在审计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理论上,它包括审计价值观念、审计思维方式、审计职业道德等内容。 人是文化建设中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作为从事国家审计职业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深刻影响着审计人员的价值观念和思维行为方式,直接参与审计职业道德的构建和推广,从而在国家审计文化中具有至关重要又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二)职业道德规范是国家审计职业特性的最佳诠释。独立性、客观性、职业谨慎性、职业持续发展等是审计职业最重要、最受到广泛认可的职业特性,也是国家审计工作的本质要求。职业道德规范对这些职业特性进行诠释并提出规范性要求,是审计人员价值观、道德水准要求、专业素质和形象的最佳体现。因此,以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载体,能准确地反映国家审计职业的根本特征,容易得到广大审计人员的共鸣和积极参与,也有利于向社会公众标榜和宣传审计文化形象,从而彰显国家审计文化的特色。
    (三)职业道德规范在国家审计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所有专业性较强、道德水平要求较高的职业,基本上都将职业道德规范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并重视其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指出,“《职业道德规范》的目的是促进内部审计职业道德文化的发展……《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对于内部审计职业必要又适用” 在我国,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也积极建立了各自的职业道德规范,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国家审计职业同样高度重视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和推行,将其始终贯穿于审计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审计署自成立以来,先后两次颁布《审计机关审计人员道德准则》 ,作为开展审计工作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广义上属于职业道德规范范畴的规范性文件,也得到了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的严格遵守和自觉践行,如《审计署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八项规定》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四)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载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家审计文化建设要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在于选择易于认知、理解、推广和传播的载体。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明确、简洁,与审计工作息息相关,易于理解和执行。以职业道德规范为载体,可为国家审计文化建设注入实质性内容,便于更好地确定工作重心和着力点,使国家审计文化建设活动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更强,群众基础更扎实,避免审计文化建设的“空洞化”甚至流于形式。
    四、以职业道德规范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国家审计文化建设
    当前,在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不断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历史使命的召唤下,国家审计文化建设成为我们的重要基础工作。刘家义审计长指出,“这是根本,是核心,是基础中的基础”。 笔者认为,进一步加强当前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解决好“载体”的问题。职业道德规范未必是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最佳载体或者唯一载体,但从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阶段性看,可以适机积极尝试以职业道德规范为载体或“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国家审计文化建设。
    (一)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
    目前,以《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为主体的职业道德规范对于强化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国家审计职业声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关注和重视不够,审计人员认知度不够高,职业道德规范与审计事业发展新形势的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
    一是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规范的地位,应把职业道德规范放到国家审计战略发展的高度去考虑,更好地体现国家审计职业的本质要求和审计事业的发展目标及任务,真正树立职业道德规范在审计工作中的崇高地位。
    二是做好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对《审计机关审计人员道德准则》等规范的教育、宣传和推广工作,强化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要求,并与审计工作实际全面、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广大审计人员更好地认识、理解和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使之真正成为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准绳和指南。
    三是进一步完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要根据审计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适当地对职业道德规范有关内容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提高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必要时,可以探索将职业道德规范从目前国家审计准则体系中独立出来。
    (二)以职业道德规范为载体,构建有特色的国家审计文化。
    一是以职业道德规范为手段,构建国家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国家审计文化的灵魂是审计价值观 ,应更好地结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性、职业谨慎性等方面的要求,更加清晰、明确地诠释国家审计文化的要义,树立和倡导先进科学的国家审计文化价值观,为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定好位、指明方向,纠正对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错误认识倾向,打造富有审计特色的国家审计文化。
    二是以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全面深入开展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以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和执行为重点,开展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规划、组织以及相关具体活动,为其注入实质性内容,并与审计机关的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思想工作等有机紧密结合起来,解决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和实际审计工作“两张皮”问题,将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真正融入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大局和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争取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实效。
    三是以职业道德规范为指引,提高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参与度。充分利用职业道德规范的法律效力和感召力,深化广大审计人员对国家审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大家更加自觉深入地参与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并不断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取得“自上而下”的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创造相结合的效果。
    四是以职业道德规范为标识,塑造国家审计文化的形象。通过开展以遵循和推广职业道德规范为重要内容的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向有关方面和社会公众展示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道德水平,进一步建立和巩固信任基础,积极打造公正廉明、独立客观、依法规范、专业可靠等国家审计文化形象,进一步开创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