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论在财政审计中的应用
吴开钱(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员办事处)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1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提出审计的“免疫系统”论,既是对我国审计实践的理论总结和高度概括,又是与时俱进的审计理念创新,得到了广大审计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的肯定。本文回顾“免疫系统”论的提出,指出“免疫系统”论对我国财政审计的重大现实指导意义,提出如何指导财政审计,即要进一步摸清、深刻理解财政运行机制、财政审计要服务于强化各级财政部门管理和改革、以及财政审计要密切关注、提升财政资金安全度。
    【关键词】:免疫系统 财政审计 财政安全
    一、 “免疫系统”论提出的重要意义
    2008年3月30日至31日,在南京审计学院举行的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会上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发表演讲。其间,刘审计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的重要观点。
    “免疫系统”论一提出即受到了广大审计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的充分肯定,包括各级审计学会和各级审计机关、高校以及各研究机构,都纷纷专题召开研讨会,认真研究“免疫系统”论这一审计理论的新论断,同时也研讨了如何在审计实践中进行深入的贯彻“免疫系统”论作为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不仅写进了《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也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2008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听取审计工作汇报时也指出,审计监督是国家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民主法制的产物和推进民主法制的手段,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要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疫系统”功能。
    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指明了审计工作发展新方向。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总结了中国审计25年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国外审计数百年的文明成果,并借鉴医学上的专有名词,生动形象指明了中国审计的发展方向,回答了什么是审计,审计的本质是什么,要走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道路。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从国家学说的高度指出了审计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通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保证国家经济政策能够有效实施,促进国家机器能够安全运行。审计免疫系统论不再从会计学或一般审计学角度理解国家审计,指明了国家审计的发展方向。
    审计免疫系统理论丰富了国家审计新内容。免疫系统理论提出人体的免疫作用主要通过预防、提示和抵御等方式发挥作用。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教育作用,即通过审计和审计成果提高一般人的审计意识和对审计的认同感,引导人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二是惩治作用,即通过审计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三是建设作用,即通过审计揭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隐患,完善制度,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审计的教育作用、惩治作用和建设作用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预防、提示和抵御功能的反映,是审计作用立足建设性和坚持批判性的体现,丰富了国家审计新的内容。
    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提出了审计工作新要求。免疫系统论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有效发挥要有牢固的基础,当前要大力推进审计文化建设、审计理论建设、审计规范化建设、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审计队伍建设。审计人员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审计成果要在国民经济管理中发挥作用;审计价值取向要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审计保障要审计体制机制健全、审计精神积极向上、审计行为规范、审计手段先进等。
    二、“免疫系统”论在财政审计中的指导作用
    “免疫系统”论的提出,深刻揭示了审计的本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的更高定位,它丰富了国家审计内涵,拓展了审计工作的外延,对于促进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财政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和法定职责,在国家审计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中肩负重要使命。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亚洲国家金融危机的爆发,时隔10年以后的“次贷危机”更是以前所未有的破坏力先在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肆虐,而后迅速蔓延横扫至西方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现代人开始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经济风险和经济危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防范经济风险的意识日益增强。而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财政安全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古今中外,因财政危机导致经济瘫痪、社会动荡、政府垮台的案例令人警示。国家审计如何深刻剖析造成财政风险和财政危机的本质根源,如何以独立第三者专家身份的视角去结合我国各地的国情,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家财政安全战略,为国家财政的安全运行提供合理的建议乃是当务之急。
    “免疫系统”论在财政审计中的指导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财政审计。“免疫系统”论是科学发展观在国家审计中贯彻的自然逻辑。坚持“免疫系统”论首先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也要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服务大局就要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大局、经济建设的大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局。突出重点就要重点关注财政体制、机制运行情况、重点关注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重点关注民生改善情况、重点关注政府依法行政情况、以及重点关注重大违法违纪情况。
    二是正确区分财政审计和其他审计类型。《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把国家审计的类型分为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和涉外审计六种审计类型。由于不管从范围上、深度上和广度上,不同类型的审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所以审计广大的财政审计人员要想正确的发挥财政审计在保障财政健康有序高效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必须深刻认识不同审计类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是重新认清了财政审计的本质是预防性作用。鉴于我国目前的国内经济形势和执法环境,在审计署成立以来尤其是1998年以来审计署一直把查处大案要案放在了首要位置,并通过在审计署系统内执行大案要案奖励、信息考核等配套措施更强化了这一时代性的主题。然后,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人员业务水平的改善、遵纪守法意识的加强、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等都将促进全社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完善,大案要案这一历史性的概念会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审计人员也应把精力放在如何防止舞弊案件的发生、防止国家财政资金损失浪费、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等各个方面,即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预防性作用。
    三、“免疫系统”论在财政审计中的运用
    “免疫系统”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同样,它也涉及了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和涉外审计等不同的审计类型,涉及了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不同审计分类。由于其体系的庞大,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在“免疫系统”论的指导下开展财政审计。本文认为“免疫系统”论不是完全颠覆了现有的审计理论,而是更准确的从审计功能角度阐释了审计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审计战略和策略。
    (一) 进一步摸清、深刻理解财政运行机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审计也是一样,要推动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首先必须了解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或弊端、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其他国家财政运行中的先进经验等等。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实行了统收统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三种不同类型的财政管理体制,并实行了分税制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中央、地方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范围划分不清、税收管理权限划分不合理等问题,需要从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支出、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划分税种、完善转移支付、加强税收征管和规范预算外资金等方面做进一步改革。
    我国财政承担着维护国家社会稳定提供物质基础的重任,今后一段时期的财政改革目标,就是要坚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的原则和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一个具有“严格的预算、合理的收支、规范的操作、严密的监督”的财政体制。围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建设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个总体目标。
    预算是财政管理中的一个安排支出重要方面。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绩效预算则是其财政管理中先进的一个方面。绩效预算就是中央政府通过法律手段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在经济预测、战略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长、中、短期施政目标,区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运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方法,科学确定政府所占资源和每项公共活动的成本,通过绩效评价与审计,以及增加社会公众透明度的方法,促使各级政府不断降低成本,改进公共服务。从这一意义上说,绩效预算并不是一种预算方法,而是一种预算分配、使用、监督的指导思想和机制。
     综上,只有在较好的理解了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变和现状以及目前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财政审计才能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审计项目,剖析其中的长短优劣,收集足够的审计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先进的国际国内的财政管理标杠提出完善财政运行的各个领域和全局的合理化的建议。
    (二)财政审计要服务于强化各级财政部门管理和改革
    一是服务于调整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的财政分配新政策。当前财政的理财设想和管理职能要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管理转变。财政要逐步退出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逐步退出能够由市场调节的领域,把有限财力优先用于保证地方公共需要。大部分事业单位应该回归市场。财政要坚决转变大包大揽的观念,凡市场能完全解决的,公共财政就不要去介入,要下决心减少对竞争性领域的投入,切实把公共财政的支出重点,转移到:一是维护性支出,即将资源直接置于政府支配下,配置给各部门直接消耗。二是转移性支出。政府不直接消耗这部分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救灾、救济、扶贫支持不发达  地区支出、价格补贴支出等公共事业发展。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完善配套措施,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并保持  长期稳定。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积极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逐步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三是公共工程支出。指大型公益性基础设施支出,包括水利、交通、能源、市政建设、环保、生态等方面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并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
    二是要服务于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调整结构,扩大税基,调整税率,公平税负,强化调控。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财政支出责任。属于省、市级政府承担的财政支出,省、市级财政应积极筹措资金予以保障,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嫁给县乡财政;要根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收入范围以及收入分布结构,合理划分省以下各级政府财政收入;要特别注意完善省级、地(市)级财政向下的转移支付制度,并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制化建设。
    三是要服务于深化各项预算制度改革。公共财政是用来满足公共需要的,这就要求公共财政下的预算制度必须体现公共性的特点,以满足公共需要作为出发点。为此,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推进预算管理改革,通过预算编制改革来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
    L.确定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在收入方面,运用“标准收入测算法”编制收入预算,即根据历史资料分析测算各项收入与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比例。在支出方面,推行零基预算,建立合理的支出结构,根据公平和效率原则,首先,加强正常经费定员定额管理,在明确单位正常经费开支范围的基础上,制定分类分档定员定额标准。其次,加强专项支出预算管理。通过建立部门预算项目库、财政项目库,对项目预算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2.推行综合预算,将各部门的预算内外财力统一纳入预算收支之中,由财政部门统筹安排,彻底改变预算外资金收支挂钩的现状,均衡部门间的公共支出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避免社会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3.要实行部门预算,在部门预算中,避免预算的模糊性带来支出的不确定性,而影响支出的效率,完善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预算编制,早编、细编预算。积极推行标准周期预算,提前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事项的论证时间充足,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将部门预算细化到基层预算单位,预算科目细化到类、款、项、目支出细化到具体事项,对基本建设、科技三项费用等重大专项支出,安排到具体项目,并强化预算约束。除经批准预留的待分配资金外,未细化的项目不安排支出预算,以增强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度和预算约束力。
    4.探索财政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追求预算资金的管理效益为重点全面推进公共财政改革。建立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将所有财政性收入和支出都纳入该中心办理。
    5.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加强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督约束,确保政府采购公开、公正和透明,真正实现“阳光”采购。
    各审计机关要紧密结合财政的各项具体改革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努力提高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法。
    (三)密切关注、提升财政信息安全度。
     除财政审计的具体内容外,在当前信息全球化、全球网络化等背景下,财政审计还需要重点关注财政信息的安全问题。正如马克思曾经辩证地说过:“当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依赖程度越高时,一旦这个事物遭到破坏或者攻击,对人们造成的损害就越大”。
    近年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将“金财工程”列为国家电子政务主要业务系统之一。“金财工程”以覆盖各级政府财政管理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的大型信息网络为支撑,以细化的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所有财政收支全部进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本模式,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采购定单以及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和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跟踪分析为预算执行主要控制机制,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并实现国库现金有效调度为特征,体现了公共财政改革的要求,而地方财政信息化建设是其必需的技术保证和支撑力量。
    “金财工程”系统的敏感性使其信息价值倍增,因此它更易受到敌对国家、敌对国内组织、敌对个人犯罪分子和黑客、病毒等的攻击,为了确保信息在存取、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可靠性, 2001年10月15日财政部制订并出台了《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起了由表及里、从内到外、周密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财政信息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命脉。财政信息的安全稳定是在进行财政信息化建设时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财政信息安全建设是财政信息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所以,在财政审计中,我们要关注各级财政部门是否已建立了各项措施确保财政信息的安全,把保证财政信息安全作为一项日益重要的工作。
    在财政信息安全审计中,我们又可以关注信息安全的两个重要方面,硬件安全与软件安全。
    硬件安全——信息安全的基石。硬件是计算机运行的基础和最根本的保证,没有硬件,也就没有信息系统!但是,在当今网络的高速发展中,大家往往忽视了硬件设备的更新、升级与维护,要知道由于硬件的损毁而导致的信息不安全因素已经直接制约了网络建设的发展。
    软件安全——信息安全的保证。软件是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和核心,没有软件,信息系统将无法运行!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软件故障而对信息系统造成的破坏。病毒感染、黑客攻击、服务器停机、数据丢失等给单位和用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已经迫在眉睫。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