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现状及未来路径选择
孔云飞(江苏省江阴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16日】
字号:【大】 【中】 【小】
    
        一、当前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概况
    社会保障资金是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的专项资金,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关注的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这项工作的好坏,资金使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团结,是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资金。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稳定社会的根本大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开展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监督是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也是资金管理内在的需要。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够健全完善,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重点仍放在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上,重在维护资金的安全和完整,监督资金收支管理是否真实,是否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是否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等。
    二、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保障体制变革的实际需要,在保持渐进性和整体协调性的前提下,在现阶段开展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重点将逐步从查错防弊为主转向以揭露制度缺陷和存在的风险、检查政策执行的社会效益和评价资金使用效益为主,通过效益审计,来综合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阻碍制度落实、执行的原因,揭露因决策不科学、不民主、不合理或决策失误造成的无效投资以及损失浪费等行为,评估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对宏观决策产生的影响。
    三、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范围
    社会保障资金的种类较多,涉及面广,资金来源渠道多样,程序复杂。具体种类有: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农村养老等社会保险基金;救济、救灾、扶贫等社会救济基金;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福利基金;住房公积金、廉租住房资金等住房保障资金;优抚安置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社会保障资金。这些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管理情况都应列入审计的范围。
    四、规范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内容
    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内容进行规范,可以在审计过程中规范审计行为,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也可以确立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内容有:全面掌握社会保障资金的总体情况、收支规模、资金结余的分布、资金的管理运行情况,检查收入的真实完整性、支出的分配使用情况和管理制度的安全有效性,了解各项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从而揭露资金在筹集、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社会保障资金征缴筹集环节的审计
    社会保障资金征缴筹集环节的审计主要是检查收入的真实完整性,审计的内容和重点有:
    (l)征缴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否完备。管理部门及经办机构是否掌握缴费义务单位的应参保人数、工资总额等基础资料,对应参保的单位和个人未参保的情况是否了解,是否对参保单位申报的资料逐一进行认真详细地审核、复核。
    (2)负责征缴及管理的部门和单位是否及时足额按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征收;有无存在少核缴费基数、擅自提高或降低缴费比例、自行减免等问题。
    (3)负责征缴及管理的部门和单位是否将保费收入、社会捐赠、募捐、住房资金、利息收入等社会保障资金收入及时全额入账,有无未按规定收取滞纳金,有无存在多头开户、转移、隐瞒、账外存储、截留、挪用、延压社会保障资金收入和私存私放等问题;财政预算和补贴是否及时、足额到位。
    (4)负责征缴及管理的部门和单位是否存在以在缴费义务单位报支费用或缴费义务单位以实物抵缴的方式抵顶收入,造成少征资金的情况。对缴费义务单位以实物抵缴的收入,有无存在对实物管理不严,造成挪用或私分的情况。
    (6)缴费义务单位是否均按规定向社保经办机构办理了缴费登记,申报缴费手续是否齐全,有无应参保未参保的情况。
    (7)参保单位是否按照法定的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申报缴纳社会保障资金,有无隐瞒、少报、漏报应参保人数和工资总额,故意少缴或漏缴;是否按规定为承包人员、流动作业人员及下岗职工等缴纳社会保障资金。
    (8)参保单位有无故意拖欠或拒绝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情况。对以前年度欠费是否足额补缴,未缴足部分是否作出补缴计划;负责征缴及管理的部门和单位是否采取追缴措施及时追缴,并按规定收取滞纳金。
    2、社会保障资金支付使用环节的审计
    社会保障资金支付使用环节的审计主要是检查分配使用情况,审计的内容和重点有:
    (1)管理部门及经办机构是否依法及时、足额、按规定标准支付社会保障资金。有无违规支付社会保障资金,有无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提高或降低开支标准,有无拖欠或截留。分析欠发和补发各项资金情况,找出造成欠发的原因。
    (2)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资金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和其他单位和个人是否按规定的范围和用途使用资金。有无虚列支出,转移资金;有无扩大或缩小开支范围,挤占挪用,擅自改变用途,用于弥补行政经费、进行基本建设和平衡财政预算等;有无以各种形式将资金用于对外投资、经商办企业、自行或委托金融机构放贷、参与房地产交易,为企业贷款担保或抵押等;有无贪污私分资金等问题。
    (3)支出是否按规定编制预算和计划;调剂金的分配和使用是否合理合法;资金的调度和用款计划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报批。
    (4)对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使用,社保经办机构是否按规定全部用于社会保障资金的发放,有无虚列支出和挤占挪用等问题。
    (5)以前年度审计处理过的问题,是否得到纠正;以前年度挤占挪用的资金是否按规定清理收回;往来账是否长期挂账有未清理。
    (6)参保单位和人员是否存在虚报冒领的情况,领取资金的人员是否符合条件。
    3、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环节的审计
    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环节的审计主要是检查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制度的安全有效性,审计的内容和重点有:
    (1)有关部门和机构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制度是否安全严密健全有效,有无漏洞;各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调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资料数据是否同步一致;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是否合法合规,各项政策法规能否得到贯彻落实,有无执行政策不到位,影响征收、管理和支付的情况;资金管理能否保证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2)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调整是否符合财务制度;管理部门、征收部门和财政部门有无按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有关会计账簿和凭证是否真实合法。
    (3)财政部门是否按规定管理存放在财政专户的社会保障资金,是否及时批复经办机构的预决算,是否严格审核经办机构提出的用款计划;是否按规定在国库设立“财政社会保障补助资金专户”管理财政补助资金;是否按预算及时、足额下拨资金。
    (4)收取的社会保障资金收入是否都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5)社会保障资金结余的账面数是否正确,结余的营运、投资是否合规,投资的方向、结构、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原则,有无隐匿、转移、贪污社会保障资金结余等问题。
    (6)相关部门和机构开展工作所需经费是否按规定由预算安排,是否按规定使用,支出在规定的渠道和来源中列支,有无挪用资金用于自身经费。
    五、改进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技术方法
    随着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不断深入开展,传统的技术方法已无法适应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如何改进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方式方法。
    1、搞好审前调查,明确审计重点。
    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制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制度性,因此,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审前调查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审前调查应注重:一是收集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二是摸清资金的来源渠道、使用范围和总体情况;三是掌握资金收支管理的整个流程,了解资金管理的部门内部控制制度、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度、资金征缴和发放的计算机联网制度,对重点业务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检查管理制度是否存在、科学、健全、有效,了解管理运营中的薄弱环节,判断制度不健全可能产生的漏洞;四是审阅会计报表、统计报表,并对一些指标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在搞好审前调查的基础上,明确审计思路,把握审计方向,确立审计重点。
    2、利用先进手段,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社会保障资金的涉及面广,财务和业务数据量大,传统的手工审计难以查深查透,借助于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与此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运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了征收网络化、发放社会化,这也给计算机辅助审计创造了条件。可以说,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环境比原来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已无法满足要求,唯有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才能适应需要。
    近年来在社保基金审计时,我们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对数据进行采集、筛选和分析,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审计质量,还有效地降低了审计风险。
    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从单纯的财务审计实现向包括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在内的全方位、全过程审计的转变。在审前调查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了解,采集财务和业务的电子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初步分析把握重点;在审计实施阶段,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查询、分析、汇总等功能,查找线索疑点,提高审计效率。
    3、要与审计调查和其他审计相结合。
    一是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要注重与其他类型审计比如财政同级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的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其他类型审计项目的审计成果,提高审计效率,缩短审计时间,并在更高的高度从多角度去观察审视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运营状况,以更好地把握总体状况。
    二是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要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应当深入基层对部分参保单位和参保对象进行延伸审计和审计调查,适当采取调查问卷等方式,有助于发现光对表面进行审计无法发现的深层次问题,更为真实可靠地掌握社会保障资金运营管理的总体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
    六、审计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作用的路径选择
    社会保障资金是全社会老百姓的“保命钱”,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能否管好用好是一件大事,也因此必须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监督。如何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应充分认识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运营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团结,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我们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一是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重要性,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切实加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监督工作,逐步提高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2、事后审计与事前审计相结合。
    通过对社会保障资金的事后审计监督,审计机关揭露了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纠正了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转。但是事后审计导致有些问题在发生后不能得到及时地预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从而不能真正有效地体现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终目的。因此,对社会保障资金不但要进行经常性的事后审计,而且很有必要将关口前移,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手段,将预警监控纳入审计职责范围,对社会保障资金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连续监控,将事后监督与预警监督相结合,从而及时将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3、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的不断变革,我国审计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过去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查深查浅、查多查少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审计质量难以得到控制。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要在深度和广度上提高质量,必须严格执行审计准则和审计署6号令的要求,依靠审计规范化和审计质量控制保证每一项审计都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步骤、程序、质量去实施,规范审计行为,严格依法审计,以减少审计风险,切实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
    4、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社会保障资金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审计工作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能否做好,关键在于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每个从事社保审计的人员都要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一是要有丰富的审计业务知识。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政策法规也相应地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完善、出台和颁布。对许多社保审计工作者来说,十分有必要下功夫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的最新发展态势,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要更新审计观念,完善审计手段。要通过组织培训、开展自学等多种手段,使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具备包括计算机知识在内的各种现代经济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审计人员更应严守审计纪律,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重要性,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审计业务知识,熟练的审计技能,更应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心,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审计纪律,确保审计质量。
    5、注重微观审计与宏观分析相结合。
    社会保障资金是一项牵涉面广的政府专项资金,事关社会稳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尚处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所以,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不能仅局限于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的审计上,局限于查错纠弊,更重要的是要从宏观入手,从制度入手,从管理上、制度上和体制上发现和揭露问题,查找深层次的原因和根源,向政府和有关决策部门提出有针对性、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在政策层面积极引导和强化管理,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