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政府审计与信贷资金流向的关系
肖振东(审计署财政审计司)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8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日,一些媒体和网站纷纷对审计署的工作行踪进行报道,指出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办已驻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重点调查“4万亿”政策配套的项目贷款资金流向。在股票市场,有的投资者甚至将审计署的这项工作视为利空,认为会导致大量资金流出股市。从这些情况看,社会各界对政府审计的理解还不甚全面,也表明政府审计在公开披露工作信息方面还有所欠缺。
    审计主要是基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受托责任关系而产生。由于受托责任关系的主体不同,审计可以分为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个部分。政府审计要对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履行社会公众的公共受托责任情况进行鉴证和评价。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主法治的推进,公共受托责任的内容愈加广泛,涉及到公共事务管理责任、公共资产经营责任、财政收支管理责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责任等各个方面,与之相适应,政府审计的工作职责也呈现不断扩大之势。目前,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出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是政府履行受托责任的一个方面,政府审计对与之有关的事项进行审计监督亦在情理之中。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府审计起步于1983年,至今已走过了26个春秋,成为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审计监督范围包括各级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国家重大投资项目的财务收支等各个领域。这些年来,我国政府审计按照“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最终目标,不断探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方式和方法,从最初的合规性审计向绩效审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发展,不断改进审计监督的重点和内容,从着重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线索,向推动体制完善、制度健全和管理规范方面转变,在推动民主与法治进程,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
    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政府审计围绕“扩内需、保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的目标,把检查中央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对新增投资的进展情况、财政收入状况、国家信贷政策的执行情况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有些审计结果已在审计署官方网站进行了公告。因此,这次公众关注的信贷资金流向审计,只不过是审计署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的内容之一,并无特殊之处,是去年底以来一系列审计安排的延续,对资本市场的资金供应没有特别意义,其目的在于揭示政策执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可以确信,在这次审计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企稳回升,审计署还会继续安排类似项目,继续跟踪审计国家刺激经济“一揽子”计划的落实情况,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希望那时社会各界能够审计工作形成全面而正确的认识。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