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职能履行的现状和对策思考
郭长水(上海市静安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02日】
字号:【大】 【中】 【小】
     
    一、系统、免疫系统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
    (一) 系统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带有组合、整体和有序的涵义。对于系统的概念,现代系统论创始人贝朗塔菲认为,“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关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现代汉语词典》对“系统”的解释是,“系统是同类事物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整体”;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则认为,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彼此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在系统的概念中,应具有以下基本含义:一是系统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系统要素共同组成,二是系统拥有一个系统共同致力于的工作目标,三是系统是由若干系统要素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四是系统时刻与环境发生着一定关系。
    现代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有效运行的系统应具有“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相关性、系统的功能性和目标性、系统的层次性和相对性、系统的复杂性和随机性、系统的适应性等基本特性。”在系统的众多属性中,最为关键的是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相关性,换句话说,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系统内的每个要素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有效沟通,共同组成一个有效运行的、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相反,不具有整体性、相关性或者说整体性、相关性特性不强的系统,也就不可能是一个有效运行的系统。
    (二)免疫系统
    所谓免疫系统,就是人体自身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主要由淋巴器官(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其它器官内的淋巴组织和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等组成。免疫系统在人体中主要发挥三方面功能:一是保护功能,即抵抗抗原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二是清除功能,即及时清除人体内的衰老、死亡、损伤的细胞;三是修补功能,即随时识别和清除人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要实现人体免疫系统有效运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免疫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功能正常,系统运行有效。它是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相对稳定的保证,任何组成部分的缺陷或功能亢进都会给机体带来损害。其次,免疫系统职责全面履行。免疫系统能够精确识别自己和非己物质,能接受、传递、扩大、储存和记忆有关免疫的信息,以维持机体的相对稳定性。
    (三)国家审计免疫系统
    2008年3月31日,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系统阐述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重要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系统的最根本目标,就是发现国家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和隐患,保障国家利益,保护人民利益,维护国家安全(主要是经济安全)。
    2.系统职责有四方面:一是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二是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三是有责任提出调动国家资源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四是有责任在永不停留地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
    3.系统发挥作用的方式有预防、提示(揭露)、抵御三种。
    4.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目的,在于正确认识国家审计本质,把握审计发展内在规律,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推动审计事业发展。
    目前,在中国国家审计系统中存在多种要素,根据各自在系统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关键要素、应急要素和基础要素三种。其中,审计署处于中枢地位,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应属关键要素;审计署所属的特派办审计人员属于系统内的“快速反应部队”,在关键时间使用、完成特定任务(比如督导地方审计工作质量、查处大案要案等),应是应急要素;审计署所属的派出审计局和地方审计机关属于国家审计系统内镇守一方的“常规部队”,“常规部队”的工作好坏、是否尽职尽责,事关系统有效运行,因而是国家审计系统的基础要素。上述要素划分的目的在于认清角色,明确定位,以提高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整体效果。
    要建成功能完善的国家审计免疫系统,我们认为,至少应具备以下五个条件:一是能够在最快时间内获得国家经济运行过程的相应信息,了解和把握国家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二是国家审计的监督环节要从事后前移到事中、事前,审计工作可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等多种有效方式;三是对于发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需要预警的情况,国家审计机关应建立一个快速的、直通决策层的预警信息报告渠道;四是有权责令已经形成、正在形成或可能形成舞弊、风险或隐患的地区、部门和单位改进工作;五是国家审计系统自身应是一个有效运行的系统,内部沟通顺畅,系统内的各个要素都能有效履行职能。
    二、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职能履行的现状
    (一)国家审计机关成立二十五周年以来的工作回顾
    2008年,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已经成立二十五周年。刘家义审计长在审计署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审计机关成立二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二十五年以来的国家审计工作进行这样的回顾,“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开创了中国特色审计之路……全国共审计380多万个(次)单位,直接促进国家财政增收节支5300多亿元。同时,在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宏观调控,推进依法治国,促进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尽管国家审计二十五年来成果可圈可点,但目前国家审计职能的履行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职责要求。所以,有人提出过去国家审计没有发挥免疫系统职能,因而不是免疫系统。我们认为,上述观点有所偏颇,其实国家审计早已是免疫系统,国家审计机关过去通过查错纠弊等工作,是在不自觉地履行免疫系统的揭露职能,但免疫系统的预防、抵御等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因而不是一个有效运行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只有全面履行预警、揭露、抵御等免疫系统职能,才是一个有效的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
    (二)现行国家审计系统存在的主要情况
    对照国家审计免疫系统有效运行的五个条件,只有国家审计机关拥有快速的、直通决策层的信息报告渠道这个条件尚能满足之外,其他四个条件尚有较大差距,具体来说:
    1.国家审计现有职权不足,不能及时掌握履行免疫系统职责所需要的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数据,无法在最快时间内了解和把握国家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无法完成国民经济预警任务,国家审计机关与宏观调控部门、相关监管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
    2.除部分重大投资项目已经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外,大部分国家审计工作的监督重点,放在事后环节,没有前移到事中、事前环节,审计工作难以做到全面监控被审计对象的总体情况。
    3.现行审计法没有对被审计对象违纪问题不按审计部门要求整改的后续措施,作出具体规定,法律授权不足使得审计部门查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整改,造成审计整改难。用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同志的话说,目前解决被审计单位“屡审屡犯”的办法,也只有“屡犯屡审”,此为无奈之举,也造成审计资源浪费。
    4.从系统论视角来看,当前国家审计系统资源和信息无法做到完全共享,全面整合系统资源困难,资源浪费严重,大部分地方审计机关不能有效发挥免疫系统职能,条块分割严重,上下级之间及不同地区之间审计部门和人员的职业能力、工作水平和职业操守差距大。
    综上所述,目前国家审计系统特性不强,系统效果欠佳,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渠道不畅,法律授权不足,审计整改阻力大,未达到免疫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要求。用刘家义审计长的话来说就是,“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原因分析
    (一)全社会对国家审计履行免疫系统职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国家审计履行国家运行免疫系统职能的观念,主要只是在国家审计系统范围中,尚未在全社会得到完全普及,其重要性要被最高决策层、权力部门、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社会公众等相关方面,全面接受尚待时日,国家审计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大部分地方审计机关独立性不够,审计权威性不高,难以全面履行免疫系统职责
    目前,双重领导体制下的地方审计机关作为同级政府组成部门,基本变成了其内部监督部门,部分地方审计机关独立性不强,很难真正做到依法独立行使职责,当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出现违反财经秩序行为时,常常会受到来自审计机关以外的人为因素和行政意志直接或间接的干预和影响,审计监督效果不好,甚至出现打击报复现象。
    如2000-2003年间,山西省晋城市审计局局长杨林林因为坚持原则,查处了市科委主任张震(当时晋城市市委书记、后担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巧珍的爱人)挪用专项资金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违纪问题,而被贬职,引起《人民日报》的高度关注。2004年3月30日,《人民日报》在第五版刊登了记者周朗撰写的《一位优秀审计局长的遭遇(监督与思考)》的文章,文中详细叙述了贬职事件的起因、过程和截至发稿时的事件处理结果,令人深思。
    从全国范围来看,杨林林事件只是个案,但损害审计独立性的情形却屡见不鲜,作为系统基础要素的部分地方审计机关,在双重管理体制下,独立性不强,难以全面履行免疫系统应有职责,放任违反财经法纪的“病毒”肆虐,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直接损害国民经济肌体运行安全。
    尽管审计署每年查处许多重大违纪案件,公告多个社会反响大的审计项目结果,但全国财经秩序没有实现根本好转,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整体效果没有得到充分体现。2004年7月,光明网发表评论指出:“我们不仅仅希望‘审计风暴’年年只在上面刮,我们更期待建立上下同效的审计监督机制,期待地方审计部门在当地也能刮起这样的‘审计风暴’……看着‘审计风暴’引万众瞩目,思考国家审计存在的问题,我们更明白审计这把经济监督之剑还需淬火砺炼。”
    (三)国家审计系统整体效果急待提升
    一方面,总体上看,全国审计系统共八万余人,相对于全国范围内属于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对象的单位有100多万,审计人力资源总量少、相对比例低。另一方面,根据现行国家审计管辖规定,基层审计机关对地处当地的中央直属单位和省属单位,无权进行审计,许多垂直管理单位的大多数基层机构几年甚至十几年没有审计,形成审计监督“盲区”,结果是上级和下级审计部门都不了解其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基本情况。再者,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市、县两级)的国有企业大部分已经改制,国有经济成分越来越少,地市以下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主要是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对机关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量少,当地党政部门安排从事的非审计工作越来越多,审计职能履行相对不足,审计资源存在浪费现象。
    纵观全国审计系统的审计资源配置,“中央审计部门工作任务重、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量轻、大量被审计单位没有纳入审计监控范围”等情形同时并存,一些地方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执法效果差,没有发挥“守土有责”的基本职能,上、下级审计机关工作成果基本不能共享,相互不信任、相互拆台、相互隐瞒的现象时有发生,全国审计系统审计监督资源没有联成网络系统,不能有效发挥系统功能,无法满足全面履行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职能的需要。
    (四)国家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大部分审计人员熟悉会计审计知识,较少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法律、工程设计施工、计算机审计、涉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其二,部分审计人员审计查账能力强,但在审计工作沟通协调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方面,难以驾轻就熟,综合素质不高。总之,国家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现状,将难以适应全面履行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职能的需要。
    四、改进对策
    (一)拓展审计领域,改进审计方式,提升审计成果的整体水平,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积极拓展审计工作深度和广度,审计关注重点应从真实性、合法性,转移到公共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上来,全力推进绩效审计;认真改进审计工作方式,运用全过程跟踪审计、计算机联网审计等有效方式和手段,全面监控被审计对象总体情况;注重从局部的、具体的审计项目中提炼出综合审计成果,努力发挥审计工作成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预警作用,关注国民经济运行风险,防止国家运行中的局部性现象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切实履行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抵御功能。
    (二)大力加强审计职业培训,加强审计系统人员交流力度,实行审计人员职业化制度,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行国家审计系统统一的任职资格制度、开展上下级审计机关联合审计、扩大审计系统干部轮岗交流范围、加大审计职业培训力度、加快审计职业化进程、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审计资源,不断优化审计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现代审计发展需要的人才,促进审计工作方式的优化和审计效率的提高。
    (三)适时推进审计体制创新,全面强化国家审计系统特性
    目前国家审计系统最需解决的问题,不是查出多少问题、处理多少单位,不能单单依靠审计署及特派办“孤军奋战”,而应通过审计体制创新,建立国家审计垂直管理体制,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审计资源,充分发挥系统内八万人潜力,修改现行国家审计管辖规定,实行属地化审计管辖或临时性交叉审计管辖,实行更严格的“守土有责”审计负责制,建立全国审计查处线索协助和审计信息共享制度,组建全国审计案件线索信息交流中心,形成全国审计监督网络,建立国家审计系统内审计特派办督导地方审计工作质量的监督体系。它们可从制度上强化国家审计系统特性,促进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职能的有效履行。
    (四)大力加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观念的宣传力度,优化权限配置,及时取得相关信息,促进履行免疫职能
    应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有效手段,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观念的宣传力度,加强与政策决策层、立法部门、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社会公众等相关方面的信息沟通,努力取得支持和配合,进一步优化国家审计外部环境,尽快改变审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渠道不畅、法律授权不足的现状,获得与履行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职能相适应的权限配置,及时取得相关信息和数据,促进履行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职能。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