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家审计文化的构建意义及培育途径
(山东省胶州市审计局 鹿洪芳)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17日】
字号:【大】 【中】 【小】

       先进的审计文化,将引领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物质文化是基础,审计制度文化是保障,审计精神文化是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推动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审计文化的培育与构建。

       一、审计文化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审计的需求凸现,审计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经济建设一日千里,审计也随着空前的发展和壮大。广大审计工作者在长期的审计工作实践和服务中创造和形成了许多好的、具有审计工作特色的精神观念,包括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我们用时代的要求加以总结提炼,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就是审计文化。

        根据以上思路,将审计文化的内涵作如下简述:

        审计文化是审计人员在过去审计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取向,融审计思想观念、理想信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优良传统的总和。它既是强大的精神支柱,又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产出高质量的审计产品,为经济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审计服务。审计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渗透于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是审计工作具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审计文化包括思想文化、廉政文化、环境文化、质量文化和道德文化等。

        二、国家审计文化的构建意义

       研究和构建国家审计文化,是更好地实践“ 三个代表” 、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实现和谐社会。构建审计文化能充分发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导向功能,为当下实现和谐社会的终极宗旨服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审计文化建设的总纲,为实现“和谐社会”服务则是目前构建国家审计文化的着落点。因此,审计文化建设既要务实、联系审计工作实际,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导向,以实现“和谐社会” 为目标,同时,又要创新,要敢于打破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束缚,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完善,使其更具生命力和感召力。

      2.有利于发展审计事业。构建国家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审计文化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审计制度的创新,还可以进一步深化审计理论和技能的研究,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为此,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审计文化, 完善审计法规、审计准则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体系,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审计执行形象和审计行业作风,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审计工作。

        3.有利于维护审计权威。审计机关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其工作作风、执业质量,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而要想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审计执行形象,丰富审计文化的内涵是关键。构建审计文化,不仅有利于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严格遵守审计法规、审计准则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对违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不法行为,敢于坚持原则,一查到底;也有利于审计人员清正廉洁、奉公守法,用良好的审计执行形象影响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使审计人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卫士。

        4.有利于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是提升审计能力的前提和关键,而构建审计文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审计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及责任感, 激励审计人员尽心尽责地行使审计监督权; 也有利于审计人员逐步从低层次的精神境界进入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树立“ 为公众服务”的审计理念,清正廉洁、公而忘私、客观公正,从而在提升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提升审计组织的整体执行能力。

       三、国家审计文化的培育途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有效地实施国家审计文化建设:

       第一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文化观,为有效建设国家审计文化提供先进的理念依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已成为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这先进的思想指导下,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审计发展观,科学的审计发展观应该是审计发展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协调,是依法审计与促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协调,是审计人员与先进技术的协调,是审计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协调。进而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文化观,科学的审计文化观,一方面是指审计文化自身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另一方面,也是指科学的审计文化还是引领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一种先进文化。

       第二要加强审计法律规范建设,为有效建设国家审计文化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实践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法律建设中的一些深层文化的传统弊病需要得到解决,从而为审计文化的培育扫清障碍。首先,立法要体现公平、公正、统一的原则,通过改革立法程序,加强听证工作,公开立法意见,广开言路,同时强化监督和立法审查机制;其次,修法和立法程序要公开,这是法律文化的最高形式——法律文明的体现;再次,要树立执法公正、执法文明的意识,在公正执法过程中获得社会认同,在文明执法中赢得社会尊重。只有真正的实践文明的审计法律建设,才能为审计文化的培育提供有力地保证。

       第三要加大审计体制革新力度,为有效建设国家审计文化奠定雄厚的政治基础。理顺委托 者、独立经济监督者和公共资财管理责任承担者之间的审计关系,真正体现国家审计"政府花钱、人民监督"的本质和执行与监督相分离的原则;改变现行审计体 制的内部监督色彩,彻底摆脱政府行政行为的影响,成为真正独立意义上的外部监督,在客观上保证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审计组织的独立性是审计独立性的核心,只有组织独立性得到保证,才能保证审计在工作上、人员上、经费上等诸方面的独立。就国家审计职责而言,几乎涉及政府的全部行为,并以公共财政为审计主要对象,包括公共财政涉及的国家权力、法律法规、社会保障等公共利益和公共需要的所有“产品”和“劳务”,并把政府绩效审计列为工作重点。同时,国家审计具有鉴证和评价等职责。就国家审计的权限而言,国家法律赋予其神圣的权力,主要有:检查权、调查权、采取强制措施权、处理处罚权、报告权、公告权及建议权等。

       第四要加大审计队伍建设力度,为有效建设国家审计文化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既是审计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审计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审计署时,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四点希望:即“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谨细致、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甘于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四点希望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深刻反映了新时代新形势的客观要求,高度概括了审计工作的本质特征,是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根据温总理的几点希望,在审计文化建设中,我们要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为目标,全面加强“人、法、技”建设工作,积极建设学习型、规范型、效率型、廉洁型、和谐型机关。审计事业的发展,人才是根本。在人才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例如推行审计实务导师制和首席审计师制度,可以带动年轻审计人员努力学知识、尽力提素质的潮流,造就政治坚、业务强、素质高、作风好的审计干部队伍。审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领域,需要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层次呈现多学科、多领域的状态,因此,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深入钻研,尽快实现知识更新换代,努力成为专家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达到一专多能、精益求精的要求。以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第五要加快实施审计信息化工程,为有效建设国家审计文化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加快审计技术方法的现代化进程,积极实施审计信息化工程,既是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面对新的形势,审计信息化建设应体现以下基本要求: 1、审计信息化建设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为政府领导决策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两个中心点,建设好审计信息化系统。2、审计信息化工作要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立足长远,注重实效”的原则。3、审计信息化应兼顾当前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需要。在建设中既要充分利用现在已经建成的网络、设备,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又要切实考虑到适合将来发展需要。4、就网络建设而言,要加强审计广域网的建设、审计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政府网站的建设。要利用多种手段联网,做到处处能连接到审计网络,使审计信息资源随手可得。在建设上先依托政府网,充分利用政府网资源,再根据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补充建设其他联网手段。5、确保信息安全和保密,这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信息化建设初始阶段,就应落实好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要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保密观念。同时,要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严格操作程序,对计算机等信息载体要加强管理。还要界定内网(局域网)、相对外网(政府网)和绝对外网(Internet网)三个概念。从技术上做到内网与相对外网有防火墙隔离,内网与绝对外网从物理上隔离。这样,既充分地发挥了网络的优越性,又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