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约县级审计机关审计工作转型的因素及对策
汪银岭(安徽省庐江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7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工作转型,是指审计工作适应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顺应审计工作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思维、推进改革,在思路、理念、内容、重点、手段等方面有别于传统审计,实现审计工作自身调整或转变的一种状态,是审计工作的重大调整,涉及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当前制约县级审计机关审计工作转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
    一、制约审计转型的因素
    1、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受机关编制的限制,人员偏少,导致人少事多;二是相关特殊专业人才缺乏,主要是基建审计人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三是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主要思为思维方式、审计业务技能及法律法规的运用等方面。
    2、制度规范化建设方面。一方面是上级的规范化制度,具体到县级审计机关不易执行。如“六号令”在审计复核方面的要求,县级机关就难以操作;另一方面,县级开展的一些项目没有具体、统一的制度、标准可参照。如效益审计方面,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也还没有总结出比较系统的技术和方法,审计人员没有比较成型的标准和指南以及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先审计、后离任”应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但从目前多数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先离后审”的逆程序作法,审计报告作为干部任用的依据作用也无从发挥。
    3、审计质量方面。一是审计方案编制不科学,不能发挥作用;二是审计取证和工作底稿编制不符合规定,有的只做简单的取证,不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三是审计证据不充分,不具有说服力;四是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只简单的反映问题,作出处理,没有分析原因,没有从源头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措施。
    4、审计成果利用方面。一是审计信息分析和提升审计成果层次不够,审计信息的质量和水平不够;二是有关部门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没有足够重视,大多停留在被动执行和听取情况汇报上,缺乏深层次地研究和剖析;三是审计工作的开放性和透明度不高,基本上没有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5、审计监督方面。一是受审计管辖范围的限制,很多座落地方的“垂直”单位,基层无权监督,而上级审计机关又无暇顾及或鞭长莫及,导致审计监督存在死角。二是审计侦查手段较弱,没有强制性,问题很难查清。
    二、建议及对策
    1、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建议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大对下级审计人员培训力度,对现有人员要普遍轮训,特别是计算机审计培训。同时,上级审计机关要积极为下级审计机关争取政策支持,对审计队伍进行优化,增加审计人员编制。
     2、积极出台相关规范化制度。建议上级审计机关应尽快出台县级审计机关简易审计程序办法,从而做到合理利用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尽快出台效益审计指南,明确效益审计的考核内容、标准以及评价的标准、尺度,建立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建立健全经责审计的法律法规,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明确规定如何做到先审后离、审任结合。
     3、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并落实审计工作分级负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分担风险。认真落实三级复核制度,特别是审计组内部复核;要抓好立项环节、方案制定环节、报告环节、跟踪落实和整档环节等,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4、加大审计成果的利用力度。要加强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和开发利用,开发提炼审计信息“精品”和“高端产品”,加强审计宣传力度,增强审计影响力;要结合实际逐步推行县级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规范公共形式、内容和程序;要积极争取党委、人大、政府的重视支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监管合力。
    5、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建议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大授权或将这些“垂直”部门的审计权限变为“属地管理”。在强化审计力度方面,目前必要时可加强与有关监督部门合作,争取支持,形成合力,增强效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