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企业绩效审计的思考
金志大(审计署驻长春特派办)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5日】
【来源:审计署长春办】
字号:【大】 【中】 【小】
    
    
    一、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家审计开展绩效审计最早的领域,审计机关成立伊始的第一个企业审计项目——对天津铁厂长期亏损问题的审计,便带有经济效益审计的色彩,试审组通过分析该厂连年亏损的原因与天津铁厂共同研究制定了扭亏为盈的主要措施。1984年4月《经济日报》公布了试审组的《天津铁厂长期亏损试审报告》,随后,国家有关部委在天津铁厂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企业扭亏的措施。在上述措施和企业全体职工的努力下,天津铁厂终于在1984年5月甩掉了连年亏损的帽子。
    在加强企业审计的过程中,审计机关还提出“两个延伸”——既要审计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维护财经法纪,又要逐步向检查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方面延伸,并作适当审计评价以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对以查处违法违纪为重点的企业审计模式的发展,是审计机关对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做出的初步探索。通过“两个延伸”,促进了企业改善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如1991年上半年审计署对10户企业实行“两个延伸”检查,向企业提出的改进经营管理的意见和建议,90%被企业采纳,企业当年实现利税总额比上年增长48.9%。1999年,审计署组织了对机械、电子、化工等行业23户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审计,同时进行了绩效审计尝试,除查出损益不实、潜亏严重、收入不入账等问题外,还针对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机制不健全,对外担保行为不规范,处理不良资产和潜亏等问题提出了审计建议。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得以改革和完善,注重企业绩效似乎已不再是国家审计关注的重点领域 。然而目前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如国资委直接监管的100多户大型中央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国家作为投资主体。这种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天生的弊端,即出资人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合一,公司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合一,权力高度集中,决策缺乏制衡。因此,对国有企业开展绩效审计,并未过时,需要进一步推进,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绩效审计之路。
    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企业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开展绩效审计是全面履行审计职责的需要。
    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要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但一直以来,我们的审计更多地关注了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而对其效益性关注不够。从充分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角度,审计需要在坚持真实合法审计目标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以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目标的绩效审计,使审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已明确了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重要战略目标,并勾画出建立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具体路径。为此,审计机关要采取有效措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审计署五年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绩效审计,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安全。
     (二)开展绩效审计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现实的需要。
    根据国资委的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底,全国国有企业户数达到11.9万户,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国有企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中央企业80%以上的国有资产集中在军工、能源、交通、重大装备制造、重要矿产资源开发领域,2006年基础行业的国有资本达到3.3万亿元。同时,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不断增强,国有资本直接支配或控制的社会资本1.2万亿元。国有企业占有和控制的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中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国家审计作为国有资产的守护者,必然要承担对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的职责,在揭示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关注质量绩效,促进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和完善机制,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在维护国有企业资产安全,保障国家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开展绩效审计是审计事业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
    开展绩效审计是现代国家审计的发展方向和重要形式。目前,在美国,国家审计总署绩效审计在审计业务中已经达到85%以上;英国审计署和加拿大审计长公署,绩效审计大致占审计数额的40%;法国审计法院绩效审计占67%。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是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其发展引起了审计内容和方式的重大变化;审计形态呈多元化趋势,审计职能范围逐步扩大,国家审计活力不断增强,推动了审计向纵深发展。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绩效不高、机制体制不健全、责任履行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开展绩效审计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我国国家审计要顺应审计发展潮流,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必须深化审计创新,积极开展中国特色企业绩效审计,进而提高中国审计的国际地位。
    三、企业绩效审计的主要审计技术方法及评价标准
     (一)企业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
    绩效审计在搜集和评价过程中,除运用财务审计中广泛使用的审阅、观察、计算等技术方法以外,更主要地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经济分析。
    调查研究可以用来调查事实、收集信息,也可以用来收集对特定问题的不同观点。在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座谈会法,征求关于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想法。同时,有针对性选取部分人员发放问卷调查表,围绕审计评价来设计各项指标,使审计人员更广泛的听取意见,收集资料,为深入分析,准确把握问题实质提供依据。调查研究还可以采用审计抽样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采用录音、拍照、摄像等技术手段进行取证。通过实地检查和抽查,发现和揭示问题,以取得第一手资料。
    统计分析也是绩效审计中用来了解情况、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在评价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时,经常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应用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假设检验等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出因果关系、差距及影响原因。在分析过程中,注重各种分析方式的结合使用,一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对难以取得数据支撑的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对易取得数据支撑的问题采取定量分析;二是静态、动态指标与趋势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是指对企业收入、利润、用户数、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动态分析是对企业上述各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三是合规性分析与合理性分析相结合。
     (二)企业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评价标准。
    绩效审计标准是衡量、考核、评价审计对象绩效高低、优劣的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依据,是与审计判断直接相关的。 只有选择好评价标准,建立合适的参照系,才能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对于绩效审计标准的确定,笔者认为一是参考已有的行业标准。每个行业各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特点,很难为每一行业制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二是被审计单位制定的一些控制制度、管理办法等。被审计单位为加强管理制定的控制制度、办法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也可以根据发现的问题分析制度制定和执行中的缺陷,评价管理责任;三是国家制定和发布的发展规划以及行业发展目标、指标,有关专业管理部门发布的规范、技术标准等。
    总之,我们开展的企业绩效审计还处在一个探索过程中,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宜简不宜繁,评价指标应尽量是通用的,而非专业的;应尽量是实际产生的,而非理论数值;应是重大关键性指标,而非大而全指标体系。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企业绩效审计的途径
    经过多年的审计实践,在企业绩效审计方面,审计机关已经积累一些有益的经验,锻炼提高了审计人员的绩效审计能力,绩效审计取得了良好成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推进中国特色企业绩效审计,就必须转变企业审计发展思路,创新企业审计模式和工作方法。
    一是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大局,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创新企业审计模式,改变目前企业审计技术路径,使审计监督融入国资管理之中,有效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当前应拓展企业审计新内涵,从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重大方针政策落实、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结构布局调整优化、国有资本预算制度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国资管理绩效审计工作新思路,监督国资管理部门监管职责履行,完善国资监督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企业审计在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促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切实做到从审计具体企业为主向审计国资监管部门职责履行转变;从关注单一国有企业向关注整体国有资产管理转变;从查找问题为主向促进完善监管制度机制转变。审计的具体技术路径应为:

文本框: 监督国资管理部门监管情况文本框: 延伸检查监管企业情况文本框: 查找国资管理部门监管方面的问题文本框: 整改国资管理部门制度和政策文本框: 反馈国资管理部门落实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延伸检查发现被查企业的问题处理,不再是审计监督部门的职能,而是国资管理部门落实审计监督处理意见的职能,从而使审计监督能全面地融入到国资管理之中,更好地为国有经济发展服务。
    二是理顺工作思路,改进企业审计组织方式,增强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提高企业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要紧紧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等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科学研究确定审计项目,通过设立企业审计立项程序机制和专家研讨、论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绩效审计项目计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解决审计项目计划立项不充分,准备不足,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问题。改变传统单打独斗的审计组织方式,突出国资部门监管职责履行和监管制度政策,选择国资部门监管企业延伸检查并与国有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或者围绕某一行业或专题组织开展绩效审计,广泛采取审计调查方式,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着重揭示国资部门监管或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分析研究问题的力度,从政策、体制、机制上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审计监督在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有效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多元化的审计队伍,为企业绩效审计的有效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企业绩效审计,人才队伍是关键。审计不仅要掌握会计、审计、税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要具备公共行政管理、计算机技术、环保知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知识、工程管理、数学等其它学科的知识,这并不是要求每个审计人员同时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而是要使审计队伍总体知识结构多元化且科学平衡。这不仅需要吸收引进多学科的专业人才,而且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多途径地对现有人员审计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审计业务熟练的骨干人才,保证人员素质和结构满足开展绩效审计的需要。当前,审计人员急需进一步更新观念,打破绩效审计的神秘感,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创新审计思维和视角,不要过多地强调或拘泥于形式,可以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多种多样的形式,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同时,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规范、边提高,努力认识和把握绩效审计规律,及时总结和交流绩效审计成功的做法和经验,逐步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绩效审计之路。
    五、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企业绩效审计可以通过审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评价其经济性、效果性与效率性,提出改善建议,促进企业充分发挥经营管理效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审计实践中,一方面需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多关注企业经营中损失浪费、跑冒滴漏等现象,通过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提出适应市场竞争所需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以利于被审计单位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更经营方式、加强企业管理,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从审计具体企业为主向审计国资监管部门职责履行转变,从关注单一国有企业向关注整体国有资产管理转变,从查找问题为主向促进完善监管制度机制转变使绩效审计能全面地融入到国资管理之中,更好地为国有经济发展服务。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一方面可以维护国家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也可以落实新形势下“为企业服务”的审计思路,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