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
张永梅(江苏省邳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03日】
字号:【大】 【中】 【小】
    
    从审计署编制完成并印发2008年度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计划来看,效益审计将成为审计署今年工作的重头戏。今年,审计署统一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共25项,其中效益审计项目有18项。从工作量安排看,效益审计的工作量占全部审计工作量的比重将在80%以上。这一计划安排表明,我国审计事业的方向,从传统的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转移到效益审计为主的角色上来。

    近几年来,围绕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行政活动中经济资源的消耗和管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评价或检查,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机关重点查处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问题,同时关注质量效益、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问题,积极探索对一些项目和资金开展绩效评估。对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政府改革公共事务的管理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含义及其作用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评定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促进其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经济效益审计,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一种形式。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经济活动能取得的经济效果或效率,它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基本建设效果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情况的好坏,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经济效益审计,不仅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目标,更重要的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和日常工作的内容。

    实施效益审计的作用体现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和科研单位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益改进自己的工作,加强内部控制,实现最佳管理;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各方面的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同时也利于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和巩固财经法纪审计的成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是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其行政效能、促进其廉洁从政的客观需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行政效能监察纳入廉政建设的总体规划,应该认识到,党的执政能力体现为政府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政府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能力。因为群众评价廉政建设的标准,表现为政府的行政效能,体现为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经济资源的依法管理和使用成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最基本要求,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效益审计,健全绩效评价制度是建立廉价高效政府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而且对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指在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较高水平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在这里,“节约”有两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要看到,资源节约型社会不仅表现在生产、生活领域,而且反映在行政管理领域。政府对社会经济领域实施管理,其目的是降低市场经济活动的运行成本,而不是增加市场的创业成本。政府行政的高投入、低效能,显然不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所以,降低行政成本,建立“经济型”政府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单要靠制度约束,也需要有效的审计监督机制。这种审计监督机制不仅要靠真实合法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揭示问题、规范管理,同时需要效益审计从立项、运行、效能等方面,深层次剖析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各种矛盾和因素。

    (三)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符合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预算执行看支出,支出的重点又在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使用的资金不仅数量多,而且性质、用途和管理要求各不相同。如果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普遍地、大规模的搞起来将为我国效益审计的整体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对资金的使用和再分配具有很强的导向力,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效益审计,对于改变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理财观念,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不仅是社会、政府、审计机关的责任和需要,而且符合我国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方向。

      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几点体会

    (一)关于行政事业的效益审计的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工作的具体化,只有编制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才能使我们的审计项目顺利进行。在编制审计方案前首先要审前调查进行选题,也就是说针对哪个方面进行效益评价。现阶段由于我们处于效益审计的探索阶段,不可能全面的、精确的把握所有方面效益情况。但我们可以选择性的搞,如我们最近对市人事局的审计中,关于效益评价方面我们就选择了对设备购置及使用的效益评价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在方案中在明确体现我们要进行效益评价的方面和具体所要做的内容。
 
    (二)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类别的划分问题。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使用的资金较多,性质不同,用途不同,管理要求有别,很难以一种模式对所有的资金进行效益审计评价。一般而言,不应追求对一个部门(单位)进行全面审计。只有按资金性质的同一性、相近性细化,才有可能找到效益审计统一的评价标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性质的差别,效益审计的类型大致可分为行政成本、专项资金、专项经费三大类。

    (三)关于行政事业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问题。作为效益审计必须要有相应的评价指标作支撑,但是现实中是没有统一的指标和标准的。这就要求我们靠个人的职业判断去分析、去衡量,靠主观的,积极地搜集如与成本、资金、经费等相关的文件、规定等,尽可能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建立起相关的效益指标体系,为审计人员提供效益审计指标体系平台,使其共享,相互借鉴、相互学习,逐步建立效益指标体系并使其不断完善。

    (四)关于行政事业的效益审计的报告问题。在现阶段,把效益审计单独提出来是弥补过去的不足。因为我们在以前的审计中只注重真实性、合法性审计,而对效益审计是没有真正搞过。但就审计报告来说,是否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之外,又出现一个独立类别的“效益审计报告”?值得研究。现阶段,我们的很多效益审计都是结合型的,即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对其效益进行评价。事实上,真实、合法、效益“三位一体”,这样一来自然而然的审计报告就只需写一个结合型的报告,即在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报告基础上增加一部分对效益评价的情况。如我们在审计市人事局的财政收支的过程中对其设备购置及使用情况进行了效益评价和分析,写报告时,就是在传统的财政收支报告中增加了一段对效益评价的内容。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一个项目如果是单纯的效益审计,那么我们的报告就不能写成前面所说的结合型的报告,而应该单独写成效益审计报告。如我们在审计2007邳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专项基金审计时,我们就是单独出的一个效益审计报告。也就是就审计报告的写法要看审计项目的类别。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