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
江万永(安徽省巢湖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05日】
【来源:安徽省巢湖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被审计对象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第四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根据《审计法》以上条款,我们知道,在审计实践中,审计报告分两种,一种是审计组出具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受众为被审单位和审计机关,一种是审计机关出具的正式稿,受众为被审单位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审计报告受众的多元性和非职业化要求我们,在提高报告质量的同时,必须要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或者说,审计报告的可读性是其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语言通俗、言简意赅、评价准确、建议有用的审计报告向主管领导和被审单位反映审计成果,更好推动地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发挥。

    一、审计报告影响可读性的常见表现

    戴帽穿靴冗长杂芜。目前,审计报告的正文主要有五个部分:审计依据、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评价、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意见和建议。通常可能是撰写人过多的考虑了审计报告的严肃性,常常是事无巨细,包括审计的前因后果、被审单位的演变情况、债权债务的来龙去脉等等,一一具呈,一篇报告动辄十页开外,给报告的阅读者、使用者带来很大的麻烦,尤其是那些不熟悉财务又事务较多的领导,很难在短时间把握报告主要内容,有时甚至缺乏坚持读下去的耐心。有些负责人坦言,部分审计报告长篇累牍,不知所云。

    平均用力重点不清。审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概况、审计结果、审计意见和建议等。审计结果主要是审计结束后对被审计单位作出的全面评价,包括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意见是对问题的处理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往往较多,但是,实际中,不少审计人员对问题只是简单罗列,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将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突出出来。读报告的人自然也不好把握。

    画像不准不好利用。评价职能是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特别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评价更是整个审计成果的重要内容。现在很多审计报告中不太注重审计评价质量,主要表现在缺少个性。即审计评价时,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套话。这种语言用在哪个单位、哪个人身上都可以,不能突出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失去了审计评价应有的价值。其实每个审计对象的工作职责、工作性质、管理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在经济工作中都呈现着各自的工作特点,而且每个单位、每个人的工作思路、措施和工作效果都不尽一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不尽一致。只用套话来画像,审计成果自然不能利用。现在,经常有组织部门要求,要审计部门给审计对象出结论性的评价,这就必须要对他们个性评价,准确画像。

    脱离实际不顾实情。审计一方面要依法审计,一方面要实事求是。现在一些审计人员,擅长反映问题,不愿分析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习惯于按条条框框处理问题,不考虑产生的负面消极影响;只揭示被审对象的工作缺失,不总结肯定经验和成绩。由于审计报告是向使用者传递信息、提供决策的依据,因此审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必须全面完整、客观公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计报告的公信力。

    建议空泛指导不强。不少审计报告只见问题,不见建议。或者只有大路货建议,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整改、落实监管”等等,没有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建议。或者建议偏于一隅,一叶障目,立意不高。或者建议只顾当前,不考虑长远。这样的报告对领导决策也没有什么借鉴意义,报告的利用价值也就大打了折扣。

    二、影响审计报告可读性的主要原因

    审计质量方面问题。审计质量是优秀审计报告的基础和保证。一些审计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控制不够,没能查深查透。比如,审计组对方案精神没有吃透,任务目标、审计重点不明确;没有搞好审前调查,审前基础不牢;实施方案不严谨,考虑不周全; 审计取证不到位。

    审计人员方面问题。审计人员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观上有审计人员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客观上有审计人员审计水平有待提高,对蛛丝马迹不敏感;文字表达和思维不行,驾驭和归纳能力欠缺。

    规避风险方面问题。《审计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审计工作不严谨,往往会给审计机关自身带来诉讼风险。因此,出于规避风险角度出发,不少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多用模糊表述,不敢揭露问题要害,不敢对审计对象进行个性评价。
    体制方面问题。由于审计隶属地方政府领导,常常出于维护地方利益的角度,一些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审计报告经层层“把关”后,已是清汤寡水,空洞无物了。

    三、提高审计报告可读性的主要做法

    审计报告向下要与被审计单位见面,向上要报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必须提高可读性。可读性强的审计报告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简明、准确、有用。

    报告篇幅要尽可能短小,内容言简意赅。一要通俗易懂,尽量少用专业术语。二要短小精悍,看了不累。无关的背景可以不说。三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主要的多讲,次要轻轻带过。只有这样,日理万机的负责人、或不熟悉财务的领导才能有兴趣看它,才有可能在很短地时间知道要害。如果部分报告必须要全面完整的反映审计要素,篇幅确实不能缩短,可以借鉴新闻的“倒金字塔”写法,对一些重要、突出的问题,提炼压缩后形成1000字左右的材料,放在报告前面方便领导阅处。

    审计评价要注重结论性,坚持实事求是。把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执行政策情况和经济决策情况作为重点,发挥审计维护经济秩序,改善宏观调控、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的作用。。一是明确把权责联系起来就是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过程监督。二是评价要放在人上,成绩说够,问题不漏,成因分析透。择其重点反映,准确画像,作出基本负责任的评价。不能言过其实,也不能含糊其辞。三是要熟悉有关政策情况,又要提高宏观意识,更要实事求是。一定要把中央精神和地方又好又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避免太平官受肯定,多干事的被否定。四是围绕不同时期党委政府的要求来审计,体现时代特征。五是避免监管盲区,对进入县区党政班子的副处级公检法、乡镇等主职经济责任审计由市局直接开展。

    审计意见和建议要着眼宏观,有层次性。意见和建议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分析的一项基本功。意见和建议分量够不够,能否引起领导和有关方面的重视,既反映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也反映了我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意见和建议能否上层次,写什么,怎么写,很有讲究。对某个单位审计发现的问题一般是单一的,低层次的,只有着眼客观,上升到理性进行分析,从完善政策、机制和体制的高度去提意见和建议才是较高层次的。好的意见和建议,一要围绕领导和被审单位的需求;二要如实反映经济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三要善于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四要对一些共性的问题有综合的分析;五要解决一些有倾向性的问题。这样的意见和建议对领导决策参考和完善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作用,自然很受领导和被审单位的欢迎。

    四、提高审计报告可读性的主要途径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一是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二是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宏观意识,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宏观的角度加强对各类情况和问题的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三是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责任意识,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组织部门,必须服务科学发展,揭露、纠正、处理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现象。

    加强审计能力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改变普遍存在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够理想,复合性人才缺乏现状,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是立足现有人员,做好继续教育工作。以计算机、投资、效益、宏观经济管理、中文为方向,保证一线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加强人员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讲座、研讨、考察等形式搞好队伍建设。二是争取政策支持,通过招录、选调的办法,吸纳优秀公务员改善队伍结构,通过政府雇员的形式解决专业人才缺乏问题。三是通过开展评比考核等形式,建立长效机制。

    改进审计管理方法,提高审计质量。一是整合审计资源,改进审计组织方法。主要是提高项目计划的整体性、组织领导和力量安排的统一性、审计实施步调的一致性。二是树立“大财政”审计思路,增加财政审计的厚度和信度。比如除了财政、地税外,还可将城投公司、政府招标采购中心、卫生、水务、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等大的单位纳进审计范围。三是将一级预算部门与下属单位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开展审计,重点关注易产生问题的二、三级单位。四是开展系统审计,注重相互比较验证,以求更全面完整反映问题。

    加快审计转型,把握热点焦点。一是积极服务民生。审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它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一要把各项民生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效益等,当作审计的重点;二要关注百姓是否在民生工程中得到实惠;三要关注民生工程是否加重百姓负担,百姓是否拥护;四要有所侧重,分步实施。二是创新审计评价,探索开展效益审计。三是延伸监督链条,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四是推进计算机审计。

    优化审计环境,发挥好服务职能。增强审计人员服务意识,强化“审计同时是服务”的思想。一是推行开门审计。采用通过公共媒体发布公告,召开座谈会,发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广泛征求公众、人大、财税、农口、水务部门,对审计项目计划安排的意见。二是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有什么问题就反映什么问题,有多大问题就说多大问题,做到抓大放小、抓重放轻;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处理历史的事;坚持既依法处理又讲情讲理;坚持既全面客观反映问题,又充分总结肯定被审单位、被审对象的工作经验和成绩。三是重视与被审单位的沟通。工作中不准讲大话、硬话。在每个项目现场实施前,都由分管局长主持见面会;在每个审计决定作出前,都与被审单位主要负责人充分交换意见,采纳他们的合理要求。四是做好廉洁从审工作。

    审计报告是审计结果的最终载体,要真正发挥好审计的免役功能,必须要重视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报告的可读性是摆在全体审计人员面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