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的名义》看审计敬畏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0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日,《人民的名义》在热播,短短几天,这部反腐大剧似乎是“横空出世”,就拿下了豆瓣9.1分、全国网络收视率2.41、微博话题量破亿的成绩。总制片人、导演李路表示,希望这部剧能让人们看到人性的温暖、正义的力量,为预防腐败提供镜鉴。笔者以为,《人民的名义》并不仅是为了反腐倡廉而拍,更多的是给大家以警示和启发为基准,不能脱离普世价值。结合审计干部,更要以敬畏之心坚守精神追求。

敬畏信仰。《人民的名义》打破了多年以来反腐题材影视作品没有跟上现实的尴尬现状,从小官巨贪到副国级大贪,从基层好官到高层清官,纵轴上排布着形形色色的官员。反腐不只是要把生锈的零件、患病的器官拿下来,更重要的是找到致锈的原因、病灶的所在,从而正本清源,创造清明的政治环境和执政生态。作为一名审计干部,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首要职责是为民而审、为国而计,唯一选择是对党忠诚。要紧紧围绕“反腐、改革、法治、发展”,一手抓重大违纪违法、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重大履职尽责不到位等问题的审计监督,一手抓促进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提高绩效,用审计监督的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腐败是结果,人性的丑恶和光辉,才是内在驱动力。诱惑面前,是否忠诚于良心和信仰,是英雄和小丑的分水岭。有人担当,有人放水,有人坚持,有人妥协,这是我们看《人民的名义》的应明之责。

敬畏人民。《人民的名义》剧情无时不在表达一个理念,敬畏权力,敬畏人民。剧中共有三条叙事线:一是检察机关办理重大腐败案件,揭露腐败对人民的伤害;二是政治线,展现被卷进腐败案的各级官员的斗争;三是人民线,讲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时代下的种种遭遇。作为新时期的审计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率先垂范,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时刻牢记解民情护民利,是做好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重点。要坚守党性原则,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矢志不渝为国家审计促进国家良治的推进。审计干部既要甘当经济发展的“卫士”,又要勇当反腐倡廉的“尖兵”。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既要站在大局思考问题、定位角色,又要懂得基层、处好群众,与基层和群众的脉搏一起跳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敬畏法纪。《人民的名义》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法纪面前,人人平等。但反腐剧不是为了展示腐败,而是为了反映腐败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伤害,给大家以警示和启发。敬畏法纪就是敬畏社会的公平正义,审计人员捍卫法律所采取的措施方法,获取审计证据、提交审计报告的专业水平,以及审计成果所能达到的效果,都是衡量审计人员的标准。审计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讲规矩,讲程序。要努力做到“三个保障”,保障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保障国家资金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共同向往,进一步定位好服务角色,实现审计工作按法律法规办、按程序办、按人民群众意愿办。任何人在法律法规、纪律制度的单行线上都没有权力逆向行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进程中,审计机关的广大党员干部要立志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敬畏文化。《人民的名义》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反腐生态。该剧播出后,关注度和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不少观众表示被剧情和细节“圈粉”。谁说主旋律就不好看?作为一部主旋律作品,该剧也受到许多年轻观众喜爱。主旋律不是说教,表现手法可以很多样,表演风格可以很多元,镜头运用可以很时尚。主旋律是剧情要传递给观众的价值观,让观众在主旋律中感受正能量。宏观处讲政治,微观处显人性。审计文化是一个显示文化的品牌,是一个传播廉政的社会品牌,更是政府部门的一个精神品牌。我们深知,品牌的积累要从点点滴滴做起。因此,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意义深远。确立审计精神,遵循“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审计宗旨,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方式和交流研讨等形式,使审计精神、审计理念为审计人员所接受,并逐步在审计人员头脑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道德评判和行为标准,从而有效地规范、协调和指导审计实践活动。

作者姓名:李道立 位:湖北省南漳县审计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