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你慎“微”了吗?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1日】
字号:【大】 【中】 【小】

微信,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快捷的操作成为时下大多数人的“装机必备”,在社交媒体异常发达的背景下,许多党员领导干部也成了微信大军中的一员:工作中利用微信沟通协商、传输文件、部署相关事宜;闲暇时在朋友圈中畅所欲言,或是抒发情感、表达观点,或是晒出照片记录生活点滴。然而,在畅享微信带来便捷的同时,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公职人员,你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真的用好微信了吗?

仔细回想一下——

你是否在微信上发表过不当言论?

你是否在微信上传阅过重要文件?

你是否对朋友圈中的负能量视而不见?

你是否因朋友圈中的颂扬点赞而沾沾自喜?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微信这个社交软件——看似属于私人领域,实则不然。尤其微信群、朋友圈,并非只有亲属和好友组成,还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社会关系。在社交媒体异常发达的背景下,微信朋友圈实际上已经慢慢具备了自媒体属性,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人,因此微信并不是私域,而是一个公共场所。

那么问题来了——首先,在微信上,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一言一行代表着自身的立场与信仰,若肆意发表不当言论或是妄议中央大政方针,不仅影响党员干部形象,而且违反了政治纪律;其次,网络信息时代任何记录都有可能被泄密,假如在微信中传达重要文件、机密信息,即使是私下一对一发送信息,也无法保证百分百的安全性,一旦泄密后果将不堪设想;再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面对朋友圈中的“负能量”、谣言、失时失当的言论,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任其发酵传播,这是否也属于不作为的一种呢?最后,微信的广泛运用,让拉扯吹拍换上了新马甲、有了新平台,一些领导干部每发布一条朋友圈状态,就能收获无数点赞和溢美颂扬之词,假如不能分辨别有用心之人的吹拍和奉承,久而久之,便会迷醉于自我欣赏之中,助长官僚主义、自以为是、当官做老爷的坏作风,这样的“精神贿赂”,其实也是一种腐败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上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而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微信虽小,却能在细微处真实地检验和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性和自律心。那么身为党员领导干部,究竟该如何慎用微信,用好微信呢?

第一,谨言慎行,不忘自身使命。微信群和朋友圈虽不面向社会大众,却由职业不同、性格迥异、观点不一的人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微信“圈”住了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圈”中,人人都有言论自由,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底下,一言一行均要对得起党赋予的身份和使命,维护党的权威,切不可带头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在利用微信协调工作事宜时,要注意信息的安全保密,不能因图省事而造成机密外泄。

第二,敢于发声,传播正能量。这与第一点并不矛盾,党员干部固然要坚定政治立场、坚守纪律、谨慎发声,但面对朋友圈、微信群中“负能量”,也不能视而不见。党员干部要坚定信念,一方面要坚持红色信仰,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屏蔽各种“歪能量”“黑能量”;另一方面要敢于发语发声,对朋友圈和微信群中的“负能量”予以及时制止,对谣言及时澄清,对负面情绪积聚的亲友进行劝说教育。党员干部要善于发声,将微信群、朋友圈作为走网络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以旗帜鲜明的观点澄清事实,以幽默风趣的语音贴近大众,巧妙地将“正能量”传递给圈内的亲朋好友。

第三,保持清醒,警惕“精神贿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党内不准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这既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条铁律,也是党员领导干部日常生活中不可触碰的一条“红线”。面对微信里的溢美之词、点赞之举,要保持 头脑清醒,不骄傲、不迷失。平时要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正确认识自我,善于分辨别有用心的拉扯吹拍,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对“精神贿赂”保持警惕之心。

《淮南子》有言道:“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党员干部不仅要在“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更要在远离聚光灯、大集体和监管的时候慎小慎微,严格自律。小小微信,映照人心,在这个微信时代,党员干部务必时时“慎”微,切莫因微信损了威信。

作者姓名:钱梦霞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审计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