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虚拟”思维,以灵感“火花”照亮审计建议
李冬春(江苏省阜宁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6日】
字号:【大】 【中】 【小】

前不久,苏北阜宁和射阳县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龙卷风和冰雹袭击,造成了重大人员财产损失。笔者在救灾款物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跟踪审计和灾后重建工程审计中,与当地有关人士一起,对这一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一番反思。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是,假如这次灾害,气象部门提前作出预警和预报,群众有所防备,损失也不至于这么大;假如当地有关部门经常开展防范和应对龙卷风和冰雹灾害的公共安全知识宣传,大家在灾害降临时,不至于措手不及,损失也许会相应减少;假如城乡民房屋以抗得住特大龙卷风的标准建设,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大部分房屋也许就不会“弱不禁风”,被夷为平地……

太多太多的“假如”,虽然无法挽回那些逝去的鲜活生命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但是,对总结城乡应急管理机制和减灾、防灾体系建设方面的不足和教训,增强应对灾害能力,却是一种可取的虚拟思维,能够开阔人们的视野,打开人们的思路,从而寻找到解决之道。推而广之,我们不禁要问,假如不走消耗资源能源的粗放式发展道路,还会遭遇雾霾、城市交通拥堵、温室气体等大自然的报复吗?假如城市建设既重视“面子”,又重视“里子”;既重视地面“上半身”,又重视地下“下半身”,暴雨、内涝、高温、雾霾等气象灾害,还能轻易地造成严重损失吗?假如灾害预警、应急管理不是临时性任务,而成为公共管理部门日常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警信息能够有效地传递给公众。同时,应急预案敏锐精细,能为公众提供及时的行动指引,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还会受到严重影响吗?

这一系列“假如”,立足现实,为城乡应急管理机制和减灾、防灾体系建设,打开了思路,找准了“药方”,也能帮助我们提好审计建议。循着这样的虚拟思维走下去,很多妙招实招,便会如灵感火花般迸发出来。我们是不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我们是不是要在建设漂亮气派的城市广场和地标建筑时,构建和完善确保城乡安全有序运转的排水系统、供水供电网络、应急运输手段、物流系统?我们是不是要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信息发布机制、协调联动的应急预案等,形成信息通畅、反应敏捷、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决策和协调机构?我们是不是要通过大众媒体,包括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广泛开展公共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假如”的虚拟思维,去反思生存生活的这个地球村和家园,去理解国家和政府在加强和改进城乡应急管理机制和减灾、防灾体系建设方面的各种管理和政策措施,进而凝聚起全社会的共识,采取一致行动。如是,城乡应急管理“短板”,就会逐年补齐,不可抗力的灾害风险就会逐步减少,我们的家园势必变得更加安全美好。(李冬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