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的精神大餐——宋词智慧之“情系家国”
董波(江苏省南通市审计局 )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0日】
字号:【大】 【中】 【小】

两宋岁月,悠悠三百余载,宋词绽放出了无穷魅力。而纵观有宋一代,一直饱受异族侵袭,前有辽夏,后有金蒙。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国难之下的宋代词坛孕育出了一大批爱国主义词人。他们有的是叱咤风云的武将,如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震烁古今,光耀华夏;有的虽是文弱书生,却胸怀家国,笔锋似剑,如刘克庄“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玉楼春》)时隔近千载仍余音绕梁;而其中不乏“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文武全才,这正是本文的落笔之重。试看辛弃疾他在镇江任知州期间所作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镇江,古称京口,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相对作者而言,古有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在此屯兵拱卫京城,近有韩世忠黄天荡大捷大破金军。而在作者生活的年代,此地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免感慨万千。全篇三问三答,前后呼应,感怆雄壮,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与作者同时期曾作的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铿锵利落,一沉郁顿挫,同是引经据典,怀古伤今,写法却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

老英雄一生致力于抗金大业,他率领抗金义军从金占区义无反顾地回归南宋,渴望到一线奋勇杀敌,为收复大宋的半壁河山建功立业,上演一出抗金版的“南渡北归”,因此,我们能体会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的豪情万丈,能感受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即上文所提《永遇乐》中的名句)”的激情四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当南宋朝廷上下被一片主和声充斥,就注定了老先生一生的理想难以实现。透过老先生的词句,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空怀一腔报国热情却无路请缨的感伤——“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调侃中透着无奈;“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西江月》),戏谑中难掩激愤;“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沉郁中带着悲叹。

中央民族大学蒙曼副教授将辛弃疾的一生总结为十二个字:“归国有勇,报国无门,爱国有词。”而像辛弃疾一样壮志难酬的陆游,被梁启超先生誉之为“亘古男儿一放翁”,他的创作虽以诗为主,所作词章同样千古流芳。为了唤醒纸醉金迷,歌舞升平中的最高统治者,他曾经抛却君臣之别,置自身安危于不顾,作出“泪溅龙床请北征”的出格之举;而当他有机会来到抗金前线,融入军营,又极目抒感,遥望旧都——“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秋波媚》),以浪漫主义笔法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期待胜利的急切渴望。然而,现实同样“骨感”,老先生晚年还是被主和派弹劾罢官,隐居山阴农村,一首《诉衷情》道尽了毕生的无奈与感伤——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作者在孤灯之下,追忆从军岁月(即回顾上文所述的从军时光),打虎壮举,何等炽热勃发,而反省现实,梦断孤村,却又是如此幽咽悲凉。个中落差,饱含着怎样的悲戚无奈!

两位先贤都是诗词大家,文武双全,同样情系家国却壮志难酬,带着毕生的青云之志走到了生命尽头—— 弥留之际,陆游仍惦念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辛弃疾道出了“杀贼,杀贼”的泣血呼唤。生逢国难而不馁,理想与现实却又如此的格格不入,只能将一腔热血付诸文字,在饱含血泪情仇的字里行间寄托悠悠情怀。

古代的爱国先贤大多心愿难遂,赍志而殁,但却为后人铭记。除了以上二位,能够留藏在后人记忆深处的爱国先贤仍不胜枚举:屈原,苏武,杜甫,岳飞,文天祥,于谦,张苍水……我们记住的不光是他们曾经为家国而立下的不世之功,更是他们忧国忧民的品德与情操。他们堪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光辉典范。作为审计人,身处政通人和、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不必担心失去理解和支持,更不用面对硝烟弥漫,刀光剑影。审计是守家卫国的另一条战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爱国”二字被排在首位。作为审计人,以先贤为标杆,忠心履职,惩处不法,除恶扬善,正是实践“爱国”价值观的最佳注解。诚所谓:不问去日,只争朝夕;审无坦途,初心不负!(董波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