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与“离任审计”不得不说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5日】
【来源:王晓霞(审计署新媒体工作站)】
字号:【大】 【中】 【小】

提起于谦,首先映入脑海的是《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句清新明朗,流传至今。

相传,《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是于谦12岁时候写下的。他从小刻苦学习,胸怀天下,以古代清廉圣贤为榜样。正是这种清廉刚正的气节,也奠定了于谦和审计的渊源。

据《明史》记载,公元1425年,明宣宗朱瞻基当皇帝。于谦刚正不阿,又曾随其参与过汉王朱高煦的平叛之战,所以火速升迁。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按当时的行政区划)

巡抚制度初设,主要是监督粮食征收存放、治理河道、安抚流民等职能。于谦兢兢业业,不断尝试新的点子。1435年,明英宗继位,年号正统。明英宗时期,在为贫困老百姓解决种粮问题时,于谦就运用了离任审计的技巧。

据《明史》记载,正统六年,也就是1441年,于谦通过对河南、山西两地的研究,上呈奏折给明英宗。

在奏折里,他提出,现在河南、山西的粮库储存了数百万的谷物,但仍有百姓因为没有种子播种而忍饥挨饿。于谦认为,不如每年3月份,趁春播的时候,让各个地方官把没有粮食耕种的贫困老百姓统计上报,把储存的粮食按照一定顺序分给他们。等到秋天,老百姓把收获的粮食按比例归还给官府。对于一些年迈多病的贫困户,如果确实没有偿还能力,可以免除偿还。同时,为了防止州县的官吏滥用职权,于谦建议,在他们任期结束升迁时,储存的预备粮食达不到朝廷规定标准的,不准离任。同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督查

于谦提出来的方法,初衷是解决贫困老百姓没有粮食播种的问题,让他们吃的上饭。在任期结束时对地方官的“业绩”进行考核,也有利于令行禁止。明英宗看到奏章后认为不错,颁布了命令,按照于谦的方案执行。后史料记载,于谦在职的九年,他的威望很高,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之后,他升任左侍郎,领二品官的俸禄。

且不论于谦是否做到了“让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但他解决老百姓疾苦,对地方官员任期内“业绩”的考核方法和今天的“离任审计”有异曲同工之妙,展现了审计人的洪荒之力。人民日报曾在评论中提到,实行离任检查,就是要“形成倒逼机制,促使他们慎始慎终,正确行使选人用人权。这一制度既检查离任者,又制约在任者,还提醒教育继任者,是一项防患于未然的举措”。古往今来,概莫如此。(王晓霞)

(本文参考《二十四史·明史》,其卷一百七十 、列传第五十八。)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