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上的就要管用”谈提升报告质量
韩正(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2日】
字号:【大】 【中】 【小】

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在人民日报撰文谈《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时指出“写上的就要管用”。由此,笔者联想到审计报告的利用情况,是否完完全全实现了“写上的就要算、写上的就要用”的目标呢?

审计报告最为审计部门的最终“产品”,出具后只有被合理的利用,才能体现出审计机关“免疫系统”的职能。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既能“看透”被审计单位的“症状”,还能开对审计“药方”,深受被审计单位的“青睐”。为此,审计人员要苦练“内家功”,提升审计报告质量,杜绝“劣质产品”。

首先,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审计之后,要能准确揭示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违规违纪问题的表面现象,把握问题的本质特质,找准症结、号准 “脉”,做出正确的审计定性,看透被审计单位的“病症”。

其次,审计处理处罚合法合理。做出审计处理处罚时,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使违法行为与“违法成本”相对应,绝不手下“留情”;同时,把握稳定和谐大局,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使其可以接受、能够接受,审计处理处罚不能“一棒子打死人”,也不能轻描淡写、“不痛不痒”;在法理与情理之间,要合理把握好“度”,起到既能“杀一儆百”,又能“治病救人”的目的。

再次,原因剖析要正中“靶心”。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目的。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准“症状”的根源,深入分析造成违规违纪问题的正真原因:是管理上制度不健全,还是执行过程中不严格;是规章制度上有漏洞,还是执行人主观上“不执行”;是无法“可依”,还是明知故犯;等等。

最后,审计建议要切实可行。在前期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的铺垫下,审计建议就能“对症下药”。围绕解决问题这个中心,审计人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考虑法律、经济、社会、民俗等因素影响,提出合理化、具体化的审计建议。同时,审计建议要“言之有物”,让被审计单位知晓“谁来实施、如何实行”等基本要素信息,切实增强审计报告的可用性。(韩正)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