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的“气味”是什么味?
侯天柱(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3日】
字号:【大】 【中】 【小】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批评那些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入党的党员:“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

时下,有些党员却喜欢以“党员也是人”为理由,总是把自己混同如普通老百姓,没有一点共产党员的“气味”。政治上不求上进,学习上没有钻劲,工作上缺少干劲,事业上不愿奋进。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不愿吃苦,总怕吃亏,和群众一般见识,与百姓几番争利。更有甚者,还有的党员干部堕落成了千夫所指的腐败分子。

那么,共产党员的气味是什么味?以笔者之拙见:共产党员的气味应该是深入基层的泥土味,是带头拼搏的汗水味,是心系群众的人情味。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们不妨叩问自己的内心:有多少共产党员的气味?

深入基层的“泥土味”。人民群众接受的味道就是共产党员追求的“泥土味”。带点“乡音”。真心喊一声“阿姆”、叫一声“兄弟”,或许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却拉近了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了。走点“泥路”。这个泥路有两层含义,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泥巴路,一种是矛盾纠纷集中的“地方”。要杜绝“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的现象,多到问题和矛盾最多的地方去,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穿件“农衣”。共产党员下基层,如果都是西装革履、皮鞋锃亮、头发油光,坐个板凳都得用纸先擦擦,这无疑就让人有种距离感。而衣着朴素,能拉近与基层群众的距离。吃口“土菜”。下基层、接地气,群众最反感的是大吃大喝,而群众的真实生活水平如何,只有到了家里,揭揭锅盖才会知道。

带头拼搏的“汗水味”。人民群众需要的是踏踏实实为他们办事的真“公仆”,而不是“双面秀”、“两张皮”的伪“公仆”。因而,共产党员要切实发扬实干精神,敢于担当、说干就干,要用汗水去体验“一切为了群众”,做到亲切攀谈不摆官架子、嘘寒问暖不讲官话、拉拉家常不打官腔,来时一支笔,去时一身土,听时一颗心,干时一腔血,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要求”,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智慧作为“第一力量”,把群众信任作为“第一追求”,始终当好贯彻政策的“执行员”、当好落实政策的“监督员”、当好普及政策的“宣传员”、当好创新发展的“服务员”,把每一件事情都做精、做细、做亮。

心系群众的“人情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实践证明,只有从内心深深地爱着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多干实事,对人民群众充满了人情味的,这样的共产党员才会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受群众欢迎。王瑛对国家有忠诚,对人民有感情,对家人有亲情,她用生命书写一个共产党员有情有意、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沈浩舍弃自己舒适安定的城市生活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直到累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对人民的情谊天长地久,186个红手印是人民对这位有情有义共产党员的深情怀念。“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你对老百姓有情,老百姓才对你有意。只有心里装着人民群众,时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切实把用真情为老百姓服务,在务实为民中多点人情味,这样,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才会进一步提高。进而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唱出“中国好声音”,奏响“中国好旋律”!(侯天柱)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