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疫苗事件引起的审计深思
李道立(湖北省南漳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05日】
字号:【大】 【中】 【小】

最近,山东省问题疫苗事件进一步发酵,在一些家长中引起不安。这起疫苗案最早于20154月被执法部门查出,但事情直到今年2月才被全国性大媒体突出报道出来。后续报道显示,那批价值5.7亿元的疫苗共销往18省市,而对它们的追回以及已被使用情况等进一步细节则至今不清楚,出现一些冲动乃至激进的质问也就很难免了。由此笔者想到,审计监督作为规范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保障国家利益和民生权益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也有应深思之处。

第一,不断深化审计公告。整个事件的发酵过程的确值得反思,无论事件处理还是相关报道都显然有比实际节奏加快的空间。社会上围绕问题疫苗的不安乃至惊慌有些过度,这往往是出现类似食药安全事件时的规律。但解决这种规律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公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发展活力,重要领域改革有了新进展,政风民风呈现新气象,国家发展的每一个进步,个人幸福的每一点积累,都激发出实现梦想的信心和力量。当前,信息透明是现代政治文明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政府信息公开是打造现代政府、“阳光政府”的内在必然要求。从近几年《中国审计报》开展审计结果公告以来,受众度越来越强烈,审计效力越来越明显。发挥审计对经济的“体检诊断”功能,及时发现和揭示发展中的风险隐患,防止苗头性问题转化为趋势性问题,当好公共资金的“守护者”。

第二,不断深化审计内容。按道理说,这起问题疫苗事件不应该有当前的发酵程度,要让公众相信整个处理过程的真实性,恢复人们对国内疫苗可靠的信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审计署考察座谈时强调,审计部门要当好公共资金的守护者,促进廉洁政府、俭朴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握重点,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和政府投资监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才能从源头上控制政府运行成本,有效促进俭朴政府的建设。要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用“火眼金睛”看好国家钱财,确保公共资金节约、合理、有效使用,推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和制度完善,为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提供有力保障。作为审计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坚持压缩一般性开支,坚决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特别是管好用活扶贫、救灾等“生存钱”、“救命钱”,推进重大民生工程,把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更好地激发出来。

第三,不断深化审计环节。令人高兴的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此事件做出重要批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李总理给相关的官员们做出了榜样。审计部门面对的是经济重点部门,服务的对象是经济核心部门,必须发挥应有的示范引领作用,凝聚党心民心,夯实为民执审的最牢固根基。审计人员是站在遏制腐败、铲除社会不公正现象斗争前沿的“排头兵”,始终不渝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依法审计、公正执法、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审计工作不仅要在更高程度上满足公众对公共财政的知情权,更要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以需求为导向,科学运用审计立项方式。以预警为目标,探索和实践预审方式。以预防促效益,积极开展重大项目跟踪审计,才能从源头上控制政府运行成本。(李道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