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干部要有“做”才有“为”
张海瑞(江苏省沛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7日】
字号:【大】 【中】 【小】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干部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对为官不为的“动刀子”、“出重拳”。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深刻反思这种“不做没事,做事犯事”的“庸政”、“懒政”思想,广大审计干部在审计改革大环境下更要“想做”、“敢做”、“做好”,切实发挥好手中的审计监督权,为百姓谋福利。

“想做”就是要有主观意愿和责任意识,时刻心系百姓;要有“不做事、会出事”的畏惧心理,敬畏手中的权力,既不“滥用”,也不敢“不用”。当党员干部面临“要么做事,要么就下台”的选择时,必然就会有“主动作为”的意识,不然只能“让贤”,这种压力和紧迫感驱使“想做”的意愿产生。

“敢做”就是要有勇于拼搏的闯劲和魄力,主动作为,求真务实,不怕“做事犯事”。尤其是处在当下反腐大趋势下,审计人更需要克服害怕“失败”的恐惧心理,锐意进取、勇往直前、攻坚克难,打破各种“束缚”、铲除各种“路障”,紧跟中央的步调,抛开一切“私心杂念”,实实在在地为百姓谋福利。

“做好”就是要真抓实干,这不仅要有勇,还要有“谋”。因此,需要党员干部多学习、多借鉴可以借鉴的、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培养过硬的素质和本领,谨记不过硬就“过不去”的警示,坚决彻底地打破“走走形式就可以了”的消极侥幸心理,勇于创新、积极主动、有所作为,切实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审计人要有“做”才有“为”。为此,笔者认为审计干部应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既不能为了当官“才做事”,更不能为了保官“不做事”。要时刻心系百姓,敬畏手中的权力,切记“乱作为”和“不作为”都是要不得的,克服怕犯事、怕出事的消极畏惧心理,大胆“有所作为”,真抓实干,发挥好审计监督作用,实实在在为百姓干点事!(张海瑞)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