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需要群众倾向
李道立(湖北省南漳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9日】
字号:【大】 【中】 【小】

当前,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在基层治理中,高压态势下,腐败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四风”披上“隐身衣”、腐败钻进“青纱帐”,花样不断翻新,方式更加隐蔽。如何在错综复杂的腐败中,疏理问题,是一个必须面临的审计课题。

坚持问题导向,发挥群众“主力军”作用。审计过程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候审计一方,群众感觉与自己关系不大,因此对审计抱着置身事外的“看热闹”心态。问题症结就在于此,审计的过程并没有与维护群众利益结合起来。对此,我们在审计过程中,要树立问题导向,发挥群众的参与感。剖析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腐败问题,其原因多在于问题没有发现,或是发现了问题,没有及时堵塞漏洞,隐患没有及时排除、薄弱环节没有克服,说到底还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做好审计工作的关键,是要盯着问题不放。

坚持开门执审,发挥群众“千里眼”作用。干部腐不腐,群众最清楚,监督机制再完善,也不如群众的眼睛无处不在。因此,为了激发群众的监督积极性,勇于直面问题。正视问题,就必须对存在的问题有一个老老实实的态度,回避问题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无论是被审计单位还是审计部门本身,都要对审计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评估,经常反思查避纠错的观念强不强,有没有敷衍了事;规章制度落实得如何,是否存在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的现象;对违规问题纠正了没有,是否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等。如果确实存在这些问题,就是实事求是地正视,决不能自欺欺人,否则就等于埋下了“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造成严重危害和后果。

坚持阳光审计,发挥群众“评判员”作用。有公开才有公信,有透明才有清明。坚持阳光审计,对审计结果适时予以公开,让党员群众来共同参与,用透明度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在分析问题时接地气。要善于发现问题。盯着问题做审计工作,实际上是未雨绸缪。是否将审计查处问题摆上重要位置,审计整改到底彻底不彻底,规章制度是否健全,都是反映审计工作力度和水平的重要方面,同时,还要注意检查末端落实情况,从蛛丝马迹中发现苗头。问题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处在审计的一线干部,对问题的感受更直接、更透彻。审计干部要到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大的基层一线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通过走基层、接地气,到基层去解决实际问题,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群众的角度去思考,主动向群众请教学习。对查找出的问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要敢于解决问题,要解决重视不够的问题,有的单位审计报告一收,就束之高阁,任凭睡大觉,审计结论形同虚设。有的单位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审计工作想起来重要,说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要解决思想麻痹、警惕性不高的问题,必须从审计整改做起,从审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起,只有这样,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少出和不出问题。(李道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