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的“德”与“得”
柯楚琦(湖北省黄石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3日】
字号:【大】 【中】 【小】

古人云:“积德之家,必有余得;如不积德,必有余殃。”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性、品德,他才会有所得:得知识、得才气、得富贵、得健康、得幸福。作为一名审计人,“德”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有“德”才有“得”,德是得的前提和基础。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毛秉华作为一名离休老干部,坚持宣讲井冈山精神,常年捐款救灾、爱心助学,被人们亲切称作井冈山上的“活雷锋”。当国家授予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宣部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时,他得到的不仅仅是一项称号,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心灵的慰藉。对于审计工作者而言,以“德”为先者,必会牢记自身的使命,履职尽责,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做到“位尊不移公仆心”,自觉适应“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审计人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敬,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缺“德”之得要不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讲究的是钱财要通过正确合理的方式获得,通过不择手段获取金钱的人就不是有高尚道德的人,这种人会被社会所唾弃和谴责。当今社会倘若不讲“德”,社会就会进入一种病态的发展模式:假公济私、损人利己、虚假销售、伪造假账等。建立在无德之上的“得”或许会逞一时之快,却是一时之得,损害的是社会和人民的利益,丢失的是自己的尊严和品格,看似有得实则一无所有。在正确处理“德”与“得”的关系上,审计人更要树立好榜样,多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事情,拒绝弄虚作假,自觉秉承爱岗敬业、办事公道、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善“得”能促进“德”的提升。建立在良好品行、品德之上的成就反过来会促进个人道德的进一步提升、人格的进一步完善。中国有很多知名企业家在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始终坚持做慈善事业,用仁德和爱心福泽民众。他们是心灵的富豪,分享财富,收获人生的快乐。我们审计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在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果之后,更应严格加强对自身品德的修行、完善自身素养、提升社会责任感。在生活中,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在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办事公道、为民服务;在家庭中,做到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和睦。

“德者,得也”。良好的品性、品德与个人成就相互交融、不可分割,“德”不仅是“得”的前提基础,又是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作为审计人还是其他工作者,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格,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势能,从而推动国家更好地构建和谐美丽家园。(柯楚琦)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