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选项不能“嫌贫爱富”与“喜新厌旧”
潘智勇(江苏省响水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0日】
字号:【大】 【中】 【小】

各级审计机关又到一年一度的谋划审计项目“大盘子”的时候了,我不由得回想起了曾经发生的一件事情。

一位审计人在单位征求项目计划意见和建议时,快人快语,直抒胸臆,呼吁选择审计项目不能“嫌贫爱富”,专挑有钱、有权、有势的大单位、大工程、条管单位来审,而对那些人员少、资金少的“小、散”单位则“不感兴趣”,甚至将其边缘化。这样下去,年年审或经常被选中的单位工作上去了,而“小、散”单位却成了被审计遗忘的角落,没有“帮促”起来。

应当承认,这位审计人指出的问题,还是有一定现实针对性的。少数审计机关不仅存在“嫌贫爱富”的情结,而且也存在“喜新厌旧”的癖好。何为喜新厌旧?就是在审计立项时,喜欢挑那些新政策所涉及的新专项资金、新工程,还有那些填补空白、“扫盲区”、“吸引眼球”、有轰动效应的新项目来审,如用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科技转移专项资金、农村五件实事、BT工程项目等等。而对那些以前审过多次的老企业、旧领域、传统行业,如艰举步维艰的老国有企业、传统的制盐、采掘等产业等等,则不太感兴趣。

少数审计机关既有“嫌贫爱富”的情结,又有“喜新厌旧”的癖好,根子或通在部门利益驱动,选择性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上。按理讲,无论“是贫,还是富;是新,还是旧”的审计监督对象,审计机关都应该一视同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全覆盖。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尽职尽责,履职到位。少数审计机关喜欢选择“富的、新的”审计对象来审,是因为这些审计对象容易出审计成果,出大的审计成果,能够实现履行职责和审计机关团体利益的“双赢”。不仅查出的违规金额大,而且对审计收缴也有好处,同时,所形成的审计报告、信息、宣传稿件等审计成果,也容易引起领导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总结时可大书特书一笔。而那些“穷的、旧的”审计对象,则少有这方面的优势,自然要成为嫌弃和厌倦的对象。

其实,将审计对象划分成“贫与富、新与旧”,是有失偏颇的,一切还要看对审计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因为,审计机关在立项审计前,难以判断被审计单位有哪些大与小的问题。如果像诸葛孔明那样料事如神,也不用我们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审计,直接掐算好了。既然不知道有哪些问题,我们就不能仅仅凭经验来事前推定,那些被审计单位“是贫,还是富;是新,还是旧”的项目单位。有些“所谓富”的被审计单位,审得不深不透,浅尝辄止,照样审不出大问题,有些目标诉求照样不能实现。有些“所谓新”的被审计单位,如果我们对国家政策和法规把握不准,对宏观经济研究不深,照样发现不了症结性问题,提不出针对性、前瞻性和建设性的建议。

相反,有些“所谓贫的、旧的”的被审计单位,也并非不能出大的审计成果。现实生活中,我们过去曾经审计过的单位,因为长期游离于监督体制之外,使权力失去监督与制约,往往使问题积重难返,一查就查出一大堆问题。有的小单位,甚至惊爆出财务科长贪污百万元的大问题。有的老、旧、“没油水”的单位,我们调整审计指导思想和目标,照样也能审出新名堂,大成果。记得审计署在审计大庆油田时,审计人员几次调整优化审计思路,最终将审计的主要目标锁定在揭示影响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促进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上。最终,审计报告引起了温家宝总理的重视,温总理亲自带队考察大庆油田,现场研究大庆油田的发展政策。审计不仅焕发了大庆油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也受到了油田干部职工的欢迎和肯定。

不仅如此,以“贫与富、新与旧”作为审计选项的标准,还容易误导审计考核。有些审计人员在看待别人成绩时,总是酸溜溜、轻飘飘地来一句,这是他做的项目好啊!在看待自己的成绩时,总把出不了成果的原因归结为项目分得不好。甚至,认为别人多拿奖励,是因为项目分得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有失公平,要求领导在分项目时“一碗水”端平。其实,这些审计人陷入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思想误区,即使承认项目有好坏,但是,也要看是谁做,看你做得怎么样。有个审计同行,为人低调,做事踏实,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在平常的工程审计项目中,不声不响地查出了腐败大案,还获得了省优秀项目,破了多年来单位没有优秀项目的记录。大家都感到,他能从这个不起眼的项目中,查出了这么大的成果,为单位获得如此殊荣,十分令人惊奇和敬佩。

审计机关摆脱选项时“嫌贫爱富”和“喜新厌旧”的情结和癖好,也不困难。只要我们在计划立项时,少掺杂一些部门的利益诉求,淡化一下项目的好坏色彩,多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多从发挥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考虑问题,在考核导向上多强调一下人为的因素和作用,就会将审计对象一视同仁,而不人为划线,就利于形成正确的考核价值导向。我们就会根据监督需要和力量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所有审计对象,进行全覆盖的审计,做到尽职尽责。(潘智勇)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