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家义深入贵州省丹寨县就定点扶贫工作开展专题调研”中得到的一点思考
魏明坤(江苏省沛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1日】
字号:【大】 【中】 【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关于“部长下基层”的要求,10月15日至18日,刘家义审计长率队赴贵州省丹寨县就定点扶贫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10月19日,审计署网站)。

调研期间,刘家义一行深入田间地头、建设工地、企业车间和机关学校,实地考察了丹寨县和黔东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在送陇村座谈时,刘家义建议大家从当地“好吃”“好看”“好听”“好卖”“好玩”的特色入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把资金引进来、把人请进来,带动大家共同富裕。

刘家义审计长的“五好”扶贫观,是对当前“精准扶贫”要求的最好诠释。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然国家扶贫政策、补助资金不断再加码、再倾斜,但在一些地方依然难以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国家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不到位,挤占挪用扶贫专项资金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是扶贫方法跑了题、扶贫项目不对路,表面上看似红红火火,其实老百姓并不认可。

当前,扶贫工作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时不我待。所以,在扶贫工作上要变“一厢情愿”为“因地制宜”,即在具体的扶贫对象、扶贫项目等事项上,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在国家扶贫政策、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结合扶贫对象当地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地理、气候等因素,不仅送政策、送资金,更要送方法、送思路、送点子。笔者以为,作为负有监督职能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今后扶贫政策资金审计中:

一要转变扶贫审计工作思路。以往扶贫审计的着力点主要放在对扶贫资金的管理、拨付、使用等方面,而对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及资金使用效果缺乏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因此,在新一轮的扶贫攻坚审计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扶贫政策要点,进一步转变审计工作思路,抓住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这条主线,坚持扶贫政策与扶贫资金审计并重,并向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实用性、成效性转移,力求在精准扶贫、精准审计上有所作为。

二要创新扶贫审计工作方法。把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的贯彻落实情况作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点和着力点,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重点对扶贫政策、扶贫资金的落实使用情况进行绩效审计,看当地扶贫政策、扶贫资金及扶贫工作思路是否做到了“因地制宜”,即是否做到了因户、因人、因地而扶贫。比如,像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好吃”“好看”“好听”“好卖”“好玩”等富有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等的是否得到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只有顺势而为,让“好吃”的“香”起来、“好看”的“亮”起来、“好听”的“响”起来、“好卖”的“淘”起来、“好玩”的“游”起来,才能形成具有地方品牌的特色链,继而增加群众的收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体生产生活的困境。(魏明坤)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