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进百姓心里的“审计评价”
董长富(江苏省阜宁县审计局 )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04日】
字号:【大】 【中】 【小】

当下,党政部门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离任,审计部门都要对其例行经济责任审计,并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意见。旧时虽没有哪个政府部门做这项经常性的监督工作,但是,老百姓在用特殊的富有创意的妙趣横生的方式,以官员任内的表现和正常的道德标准为评价依据,给“离任”官员作出了形式多样、客观公允的“审计评价”。这些涉及政绩和名声的“评价意见”,虽没有写在报告里,也没有直白地表述出来,但蕴含在老百姓的各种智慧和创意里,刻在了老百姓的心灵深处,向民间作了广泛的发布,真实而深刻。

对清官和好官,百姓用修“德政碑”、送“万民伞”、修“廉池”、“脱官靴”、“门中摆清酒”的方式,无声地表达敬爱之意和好评赞誉。秦汉时期,对离任的清官,乡绅们就向草民摊派若干的钱粮,为其立“德政碑”。到了唐朝,因为立碑批准程序复杂,拖的时间长,有时批复下来,官员已离任多时。老百姓开始换了一种做法,改为清官送“万民伞”,意指这个离任官员,平时就像把巨伞一样佑护着老百姓,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米芾曾主政于涟水。临行时,特将笔端残墨置于池水洗尽,以示“来清去白”。离任时,不仅百姓送的“万民伞”就有上千把,而且后人还将他洗笔墨的水池整修一新,命名为“廉池”,引来无数游客景仰。一位诗人触景生情:“米公洗墨净心灵,留得清气满乾坤”。

唐代崔戎任华州刺史时,做了许多好事,在他离任时候,老百姓舍不得让他走,拦在路上,没想到了可能用力过猛,竟拉脱掉了他的官靴,老百姓如获至宝,称此靴为“遗爱靴“。康熙年间上海人民送别离任某知县,百姓居民簇拥脱靴,把酒号恸,官亦大哭,无法成行,靴子被脱去四十余只,满县人如失父母。  

明代清官海瑞,历官无数,祛私戒贪,刚正不阿,被百姓誉为“包青天”。海瑞离任淳安县县令时,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的供桌上摆放一碗碗清水和一面面明镜,以此颂扬这位清官“清如水,明如镜”的官德。

对贪官和昏官,百姓则用“遗臭匾”、“遗臭对联”、“遗臭碑”来表达内心的讥讽、怒气、诅咒、痛恨和不满。唐朝大历年间,有一县太爷离任,当地绅民送匾一块,上书“天高三尺”。县官还以为是乡绅对自己的颂扬,便满心欢喜地接受下来。后来,还是比他有文化的老父亲悟出其意:匾文乃诅咒之语,“天高三尺”者,并非“天高”,而是“地低”之故也──地皮被那贪官刮去了“三尺”,岂不等于“天”高了“三尺”?

某县官在任期间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到离任之时,再没什么可搜刮的了。可他仍不甘心,便找来一把折扇,把当地优美的山水画到了扇子上,恨不能带走。就在他离任之时,百姓编了四句诗送给他。诗曰:“来时萧索去时丰,官币民财一扫空;好山好水移不去,临行写入画图中。”

五代后晋的宋州节度使赵在礼,在任上弄权牟利、强征苛敛,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当他离任时,乡民在衙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以示“欢送”。对联云:“早去一天天有眼,迟去此地地无皮。”

更为有趣的当属“贪官遗臭碑”。一九四三年三月,国民党军统特务许良安被任命为云南省路南县县长,短短几个月里就搜刮民财数百万元之多。他刚一撤职,民众便为他立了《路南县贪官许良安遗臭碑》。碑文写道:“路南县长许良安者,实我邑空前绝后之贪官。去不有迹,何以惩前,臭既永遗,允堪毖后……然其在县一切卑污阴险劣迹,实有足以遗臭万年者,若不为之刊碑勒石使垂永久,何以抒众愤而戒后人也。”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最讲实话,也是爱憎分明的,其对官员的政绩得失和名声好坏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其用质朴、生活化和鲜明的方式,表达内心的爱憎和褒贬。细细地把玩隐含其中的“评价意见”,会让当下的领导干部明白“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的深刻道理,对民众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对自己的“身后事”保持一份敬畏之心,秉持儒家“民为上,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董长富)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