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重庆办刘攀:审计为进一步规范土地管理开出“药方”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9日】
【来源:审计署重庆办】
字号:【大】 【中】 【小】

2014年审计工作报告新鲜出炉,报告中反映了一些涉及土地出让收支、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也客观公允地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促进提升土地管理规范化水平的措施建议。对于审计指出的问题,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完善制度,各地正采取措施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纠正,并已盘活部分闲置用地和闲置资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的规模快速增长,一些地方在土地的征收、出让、管理和相关资金的使用中产生了不少问题,甚至还滋生了一些腐败案件。审计署多次对土地资源开展审计,在以往的审计中,地方政府违规、变相减免土地出让金、用地单位拖欠土地出让金等问题屡见不鲜、屡审屡犯。此次土地审计,不仅摸清了土地出让金的“底数”,而且还反映了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对违法犯罪和腐败案件线索的查处,充分发挥了审计作为反腐败的“利剑”、权力运行的“紧箍咒”等“免疫系统”功能。

在我国,由于土地是稀缺资源,国土资源领域历来是腐败问题的高发地带。应该看到,上述问题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既有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履职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国家土地管理政策方面存在的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用地和城市发展用地需求急速增长,供地和用地矛盾十分突出。但土地资源作为市场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其管理制度却一直相对滞后。在土地供应从计划向市场转变的过程当中,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都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级国土部门的管理水平都需要不断提高。土地审计必将推进各级国土部门完善各项土地征用、供应、审批及资金管理使用等制度,使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充分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适应市场的发展;必将推进各级国土部门加强依法行政,杜绝乱作为、滥作为、不作为;必将推进各级国土部门加快规范内部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效率,为促进我国经济适应发展“新常态”起到积极作用。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各级政府必须采取铁腕措施,严肃问责,既要查处土地出让收支违规管理和使用等乱作为,又要纠正土地闲置等问题中反映出的各种不作为。“乱作为”和“不作为”,都是失职渎职的表现,应受到严格问责和惩处。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关乎民生大计、廉政建设,要不折不扣地将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要加强征收管理,保障土地出让收入及时足额征收和缴入国库;要完善预算编制,严格按照规定合理安排各项土地出让支出;要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在盘活存量土地方面,要通过明晰土地产权,量化土地资产价值,促使存量土地资产以不同的价格进入相应市场进行交易,实现土地的产权流动与重组,达到生产要素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和重大工程建设,为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提供空间承载。

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面临不少挑战。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靠改革、反腐“双轮”驱动,共同发力,保持了发展这架“马车”的平稳快速前行,实现了整体推进。管好用好土地作为上述举措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意味着要用科学、严格、有效的土地管理,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重要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重要支撑。在这种大环境和大趋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管理规范化水平,进而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用于有利于推动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有利于改善民生的保障性项目,真正发挥土地资源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需要审计机关持续不断的加大审计力度,提出更为中肯的建议,开出更加有效的“药方”。(审计署重庆办刘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