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审计局张艳艳:绩效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中发挥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01日】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发展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内容,“高质效”的发展成为国家治理的新主线,其内在不仅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外;还要求通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提高国家治理本身的质效。绩效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中检验、评价和监督政府部门履行绩效责任范围和程度的一种制度安排,在推动高质效国家治理过程中,应当发挥好强有力的监督和保障作用。

近几年,绩效审计得到迅速发展。各级审计机关将绩效审计的理念贯穿审计始终,把绩效审计嵌入所有的审计项目,不仅审计财政资金,还关注行政运行成本和管理绩效,监督检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包括持续组织对“三公”经费、会议费和楼堂馆所清理情况,以及行政审批、简政放权情况等开展审计,更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深入查明贪污浪费、资源毁损及效益低下等问题,确保资金、资源、资产的使用效益,为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绩效审计交上的成绩单,得到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当前高质效治理对审计工作的要求相比,绩效审计总体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存在理念更新不够,质量和水平需进一步提升,作用发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等不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审计机关要全面推广实施绩效审计,要积极探索创新绩效审计方法,不断提高绩效审计能力和水平,提升绩效审计的质量和成效,有力助推高质效国家治理。

要提升绩效审计的质量,审计中必须关注政策的效用。公共政策是链接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把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公众,是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最高准则。审计要重点揭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揭露政策执行偏离目标、公民响应度较低、政策效用不大等问题,提出推动公共政策落实、修正完善公共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

要提升绩效审计的质量,审计中必须关注体制的效率。体制的不顺、机制的不健全、制度的不完善,不仅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也影响政府的行政效率。审计要大胆揭露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效率不高以及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按照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去做,社会可以做好的就让社会去做,政府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的原则来提出理顺体制、健全机制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从而发挥审计推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助推器”作用。

要提升绩效审计的质量,审计中必须关注资金的效益。在当前经济放缓时期,开源尤为重要,节流更不能忽视,况且公共资金如何分配、怎样使用、效益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审计要密切关注财政资金的存量和增量,促进减少财政资金沉淀,盘活存量资金,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要围绕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加强“三公”经费、会议费使用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审计,促进厉行节约和规范管理,推动俭朴政府建设。

现阶段,影响绩效审计工作成效的因素,除审计质量有待提升外,还在于绩效审计报告结论相对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审计机关应当探索建立绩效审计报告公告制,并加大后续整改审计力度,严格绩效审计结果的处理和责任追究,方能切实发挥绩效审计的监督和保障作用。

敢担当才会有所为,有本事方能见成效。在推动高质效国家治理过程中,绩效审计应有更多担当,更大作为。为此,审计机关要苦练内功,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不断提高绩效审计工作实效和服务水平,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浙江省杭州市审计局张艳艳)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