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数据审计司唐志豪:国家审计,政策落实的督察员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01日】
【来源:审计署数据审计司】
字号:【大】 【中】 【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等一起共同组织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去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核心内容是“加强审计工作,推动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审计机关在新时代的新使命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稳定经济增长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从2014年8月起,由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每季度开展一次,长期持续开展,不但要掌握总体情况,揭示突出问题,还要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为国务院决策提供参考。李克强总理多次要求审计机关切实担负起推进国家政策落实的责任,加大审计力度,充分发挥政策落实的督查员作用,促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

过去几年里,审计机关也对扩内需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进行过跟踪审计,取得了较好效果。然而,从去年开始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范围更广,内容更多,责任更重,时间更紧,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国务院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国家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国家审计在新时代的新使命。

二、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注重促进政令畅通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涉及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节能环保与生态环境保护、“三农”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财税、金融、产业等多项宏观调控政策。审计署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审计作用促进稳增长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从审计工作报告来看,国家审计关注财政、货币、产业、投资、税收等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反映了一些政策措施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等政令畅通方面的问题。

重大项目落地方面。要保持经济稳定、推动结构调整到位、确保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措施到位,相关项目建设必须要按计划推进。审计重点关注了中央重大投资项目和地方重点项目,比如棚户区改造项目、铁路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节能环保领域的重点投资项目和重大水利工程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

资金保障方面。落实政策的绝大多数领域都需要资金保障。审计将所涉财政和信贷资金纳入了审计重点。比如财政资金预算进度慢、资金拨付不到位,盘活存量资金执行不到位;信贷资金投放总量、结构和融资成本等,是否影响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实。

简政放权方面。简政放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审计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地区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进度和效果,以及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力度,着力关注行政审批权下放后,政府职能是否转变到位,转变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措施落实方面。审计重点关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民生、区域开发开放等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情况,各地区、各部门是否根据中央部署及时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落实分工任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三、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推动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国

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近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稳定的政策措施,但一些领域、一些地方的改革推进情况、政策制度贯彻落实情况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着差距。李克强总理指示,要通过审计,揭示并促进相关制度规定及时修改完善。

通过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审计机关积极关注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及时揭示和反映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政策落实的制度规定。例如,推动完善财税制度、商事制度、财政资金统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中央转移支付等等制度,促进消除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发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审计署数据审计司唐志豪)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