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审计”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刘颖(湖北省竹溪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8日】
字号:【大】 【中】 【小】

从80年代至今已有30余年了,那个年代加入审计队伍的多数已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还有已经逝去了的。而作为当时的毛头小伙、小丫头,现如今也是50岁开外了,离退休不再遥远。笔者是80年代从学校审计专业毕业后直接加入审计队伍的,一干就近30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时时在想“老审计”这个问题。“老审计”是个口头语,时常听到,贬褒都有。在此,仅就个人的认识谈谈“老审计”,“老审计”要对得起这个称谓,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尽力发挥好“老审计”的长项。“老审计”的长项非常明显,一是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老审计”一般来讲进入社会较早,见证了我国现代审计的发展,对社会的认识相比较而言到位些,“棱角”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磨得差不多了,与时俱进地练就了一定的“城府”。二是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老审计”一般来讲生活阅历丰富,多数是60年代生人,经过了文化大革命十年,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苦日子、穷日子、好日子都过个,知足心态多谢、攀比心态少些,待人处事的经验相对来讲多些。审计工作离不开与被审单位和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人进行联系、交流和沟通,适当、融洽、和谐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反之,就会影响甚至阻碍审计工作,在这方面“老审计”的优越性比较明显。三是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老审计”一般来讲工作经验丰富,常说的“老经验”实实在在有之,无论是工作方法、工作协调、履职经验等长处明显。“老审计”在实施审计项目时掌握和运用组织协调的原则、艺术和方法,兼顾组织和协调两个方面的作用明显;“老审计”用“行话”表达政策、贯彻执行政策,与被审计单位及时沟通,达成共识,及时采纳审计意见和建议的作用明显;“老审计”坚持客观公正,依法审计,搞好服务,做到监督与服务并举,将“审计服务”融于“审计监督”之中的作用明显。

尽量克服掉“老审计”的短板。“老审计”的短板也很现实,一是接受新鲜事物不足,主要体现在新生活、新用语、新观念上。“老审计”现在确实还面临些新问题,在现实生活当中,要跟上节拍倍感吃力,面对独生子女生活的新要求,使用网络的新用语,认识社会的新观念等确实有“代沟”,不能说年青人有错,只是“老审计”还没有与时俱进地跟上时代节奏。二是现代审计工具运用不足,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审计、大数据分析上。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传统的手工查账审计已逐渐向计算机审计过渡,计算机审计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审计规范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各级审计机关执法到位、执法规范、依法行政,计算机审计的优越性非常明显,但是“老审计”的弱项在这也体现的非常明显。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大数据,“大数据”实际上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的特点,从其特点不难看出“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存贮、处理、分析以及挖掘的各个方面虽然与传统方式相比,在技术层面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大数据”时代在给审计分析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给了相当大的冲击,带来了新挑战,面对这种新挑战,“老审计”自叹不如,甚至望尘莫及。

“老审计”要带头扬长补短。无论老少都是审计一员,“老审计”也是从年轻过来的,“老审计”不能倚老卖老坐等老,“老审计”要给年轻人带好头,“老审计”要为审计事业发展站好最后一班岗。一是勤于当“老学生”,重点是向书本、向网络、向年轻人学。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好多没学到”。对于学生来讲,不分年青老幼,主要看自己想不想学,只要用心学定能有所收获。作为审计人员来讲,不可能是万事通,俗话说“隔行与隔山”,有长项、有短板很正常,“老审计”对于长项运用得心应手,而对于短板是否愿意补齐就取决于个人的态度,虽然“老审计”把学习的机会尽量让给年轻人,但是不能以此为借口不学新技能,仅靠老经验、老八普“吃饭”,“老审计”要给年轻人带个好头,要尽力发挥自己的余热,面对不会、不懂事项是随手丢弃还是拿在手上研究研究、或者向会者请教予以破解实属重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突出学习重点,敢于拜师,勇当“学生”,让自身不断适应新领域、新政策、新变化。二是善于教“新学生”,重点是搞好传帮带。“老审计”要力所能及地补齐短板,毫无保留地发扬长处,多带“新学生”,“新学生”要“快半拍”而不“慢半拍”,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老审计”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把自己所学、所思、所历的“精华”部分毫无保留地进行传帮带,通过互帮互学达到扬长避短之功效,最终让新生代审计干部尽快顺利大踏步前进。(刘颖)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