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究,思考,感悟》有感
方焘育(审计署太原办)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31日】
字号:【大】 【中】 【小】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研究,思考,感悟》。这是一位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老审计人员所编著,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他所经历的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多个审计案例,个个引人入胜,不仅完整叙述了问题的发现、查处过程,而且对审计人员在遇到困难,寻找突破时的思考和心理活动描绘得非常生动。第二部分是作者对多年审计工作的理论性研究成果的总结,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第三部分是作者在审计工作之外的人生感悟。读书的过程正如书名,结合自己的审计工作经历细细品味书中的经典语句,感悟颇多。

第一句:“增强宏观意识是审计人员的必修课”。所谓宏观意识,我的理解是要弄清楚我们整个审计项目是要做什么,要达到怎样一个目的,进而在具体的审计事项中紧紧围绕这个目的,指导我们的关注点和切入点,最终达到事半功倍,为整个审计项目添砖加瓦的效果。例如,我前一段时间参加的稳增长促改革政策落实审计项目,刚开始,我还是抱着惯性思维,对具体事项用常规的审计视角去看待,花了很大力气在资金拨付和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审计,后来发现这与审计实施方案和动态所关注的重点并不完全吻合,于是及时调整审计思路和方法,将工作重点转移至对中央政策的研究和地方各部门对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上来,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成果。所以,我们在开始一个新的审计项目时,一定要认真研究审计实施方案,弄清楚我们的审计项目到底是要做什么,关注的重点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样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才能做到关注点和切入点的准确,思路不偏移。

第二句:“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个我相信大多数审计干部都是比较赞同的。确实,发现问题是我们审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这涉及到业务知识基础、经验,敏感性,对事情认识程度,思考程度。经验,需要时间的积累,但是作为青年审计干部,可以通过阅读审计案例来提高拓展视野和思路,我阅读的这本书中介绍了20个典型审计案例,可以说是审计人员业务技术、知识储备、经验、思考的全方位总结,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当个故事来看,还要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中有没有相似的情况,当时自己为什么没有发现类似问题,是哪个环节存在困难,今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如何解决。敏感性我觉得是可以培养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即将要放弃的时候再多看一眼,再多查一遍,可能就会有收获。

第三句:“思路创新是审计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句话可能比较宏观,但是对于具体的审计工作也同样适用。审计工作在不断发展,同样,被审计单位的防范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进步,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我们常规的审计思路不能达到目的的时候,要及时变换思路,变换角度和切入点。书中关于创新,提到了四个思维:逆向思维、质疑思维、归纳思维、演绎思维。简单的说,逆向思维,就是在常规思维模式难以解决或者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变换角度,用结果反推过程;质疑思维,就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首先要提出一些疑问,然后带着这些疑问去开展工作,逐一解决;归纳思维,就是要充分考虑我们所发现的问题偶然中是否存在必然,必然中是否又有偶然因素;演绎思维,则是辩证地看待共性与个性,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否相互呼应,是否连贯合理。具备了这4个思维,创新所带来的瓶颈就会引刃而解。

第四句:“写作是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我有深刻的体会。很多次在调查事项千头万绪,理不出清晰思路的时候,动笔写一写这个事情的发展历程,在写的过程中,思路就会逐渐清晰,调查事项的角度、切入点、关键点以及所欠缺的要素都会逐一浮现出来。可以说,这一招屡试不爽!

最后一句:“政治素质是搞好审计的根本”。审计人员是审计行为的主体,代表的是国家和政府的形象,不是自由职业者。良好的政治素质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意识,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审计人员不应遗忘的话题。我们处于社会的大变革之中,面对太多的物质利益诱惑,接触太多高收入高福利的企业和特权部门,联想到自己的付出与得到的不对称,常常会产生心理上的失衡,这时候,良好的政治素质就显得尤其重要,会在瞬间掐灭心中一闪而过的邪念或者抱怨。良好的品德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石。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以感恩之心对待自然,以乐于付出之心对待社会,以积极进取之心对待工作,这样才能体味到人生的意义。”(方焘育)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