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自律的榜样,后世学习的楷模——读《大清相国》的启示(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审计局)
方英明(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1日】
字号:【大】 【中】 【小】
    
    《大清相国》是记载康熙时期宰辅大臣陈廷敬的历史长篇小说,也是2007年年底,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即将上调中央,在向同僚们告别之时,推荐阅读的两本书之一。陈廷敬用一生阐释了什么是清官、好官、能官、德官,也即是“宅心仁厚、精明能干、从善如流、不乏铁腕”的16字标准,与当今习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字好干部标准有一定重合。

    康熙时期是我国清朝历史上步入繁荣的转折和关键时期,究其复兴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圣君康熙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由此也得益于康熙周围聚集了一批名臣。然而,纵观各位大臣,大都不能善终。明珠被削权罢相,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备享尊荣却被退回杭州原籍……但是,陈廷敬例外。他一生为官五十余年,担任过左都御史和吏、户、刑、工四部尚书以及宰辅之职的文渊阁大学士,是康熙决策集团的主要成员,对康熙朝的文治武功及康乾盛世的形成起了极大的作用。他以清勤廉慎的态度,从中央政权的角度,推动着清朝政权的儒学化,为健全官僚制度、改善百姓生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反贪倡廉、肃清吏治方面提出了重要的观点和措施。康熙四十九年,奉旨编纂字典。十一月,以耳疾乞休,康熙帝一再挽留,最后获准,仍命他留京编纂《御制文集》,并管理修书事宜。五十年五月,大学士张玉书病逝,同时,大学士李光地也因病未愈,康熙帝随即又命已经告老的陈廷敬奉诏入直办事,协理政务。五十一年三月病剧,康熙帝遣太医诊视。四月十九日逝世。康熙帝命皇三子允祉率大臣奠酒,给银千两治丧,令各部院满汉大臣往吊,并派人护丧归里。御制挽诗云“世传诗赋重”,又云“国典玉衡平”。赐祭如典礼,加祭一次,谥曰“文贞”。康熙用八个字予以高度评价: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陈廷敬出身于士大夫之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进入仕途,他父母经常告诫他不能有贪心。康熙元年,陈廷敬归省,其父陈昌期了解了他为官的情况,说:“汝清品正尔难得!”康熙四年,陈廷敬还京赴任之时,母亲张氏为他治理行装,告诉他说:“汝往哉!吾为汝娶妇嫁女,治装具给资斧焉,慎毋爱官家一钱。”自此陈廷敬每想到父母的教诲,辄往往失声痛哭。晚年,他检点自已一生,清廉自守,果不负父母期望,写诗道:“不负当年过庭语,先公曾许是清官。”他在建立清廉吏治上,特别注意以身作则,他的清廉作风,在康熙时期是有口皆碑的。陈廷敬虽然官至宰辅,但他的生活非常清贫,常常记诵唐代文学家陆龟蒙“忍饥诵书,率常半饱”的话,因此被人称为“半饱居士”。他自已也写了《半饱居士诗》,说“我自长贫甘半饱”。有人说:“天下难道有饿死的宰相吗?”但陈廷敬之语并非虚言,他在京为官五十余年,整理行囊,并无长物,只有老屋数间,准备变卖之后归老。他已至七十四岁高龄,致仕后方有闲情外出郊游,但贵为当朝宰相,出门竟无车坐,还要向同朝官员王方若借车。他生活俭朴,饮食无珍疏膏梁,一冬只吃腌菜,还甚觉有味,赋诗曰:“残杯冷炙易酸辛,多少京华旅食人。索莫一冬差有味,菜根占得菜花春。”“为客多时断五辛,山家计日望归人。黄齑瓮莫轻抛却,中有年年不老春。”
    
    陈廷敬不仅自已洁身自好,而且特别注重教育家人后辈保持清廉之风。他的弟弟陈廷弼出任临湘知县,他写诗嘱咐曰:“宦途怜小弟,慎莫爱轻肥。”要其保持俭朴的作风。他还常教导儿子壮履说:“更得一言牢记取,养心寡欲是良规。”也是要儿子清心寡欲,克已自守。他的次子陈豫朋在关陇间做地方官达六、七年之久,颇有政绩,清名远扬。他在豫朋回京之日,高兴地写诗勉励道:“敝裘羸马霜天路,赖汝清名到处传。”在他重掌阁务期间,其弟陈廷弼官任广东粮驿巡道,被人参讦为贪黩,职握枢机的陈廷敬闻讯后,根本未考虑也不考虑如何为其开脱辩解,而是怛悸连日夜,感慨写诗告诫子孙:岂因宝玉厌饥寒,愁病如予那自宽?憔悴不堪清镜照,龙钟留与万人看。囊如脱叶风前尽,枕伴栖乌夜未安。凭寄吾宗诸子姓,清贫耐得始求官。可见其高风亮节。“清贫耐得始求官”,便是他一生始终奉行的为官之道。
    
    作为审计干部,更是要以陈廷敬为学习榜样,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积极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为国而审计、为民而计“的职业理想,以对党的事业和审计事业的无限忠诚,自觉承担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改革发展的光荣使命,要用一生来忠实践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方英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