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展 任重道远—— 一个基层审计局长眼中的审计30年(河南省舞阳县审计局)
陈利民(河南省舞阳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5日】
字号:【大】 【中】 【小】
    
    伴随新中国成立65周年,我国基层审计机关也步入了而立之年。30年时光荏苒,30年探索发展,作为审计专业毕业后在审计岗位工作已20年的我,回首从一名基层审计人员一步步走上局长岗位的经历,深感30年审计探索发展的不易,今后的审计工作更是任重道远。
    
    回顾30年历程,我个人认为新中国审计经历了探索、规范、提速三个发展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大体经历了十年的时光。
    
    1983-1993年是各级审计机关组建和起步的十年。这一阶段以1983年各级开始组建审计机关为标志起始。这十年,各级审计机关按照“边组建、边工作、抓重点、打基础”的工作方针,组建审计建队伍,学习审计打基础,实践审计探路子,重点围绕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开展审计查证,通过重点行业试审,厂长(经理)承包经营真实性审计等工作,让各级领导和社会对审计监督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敬畏。同时,在此阶段,随着各级政府审计机构的的建立,一些部门也建立了内审机构。依托审计机关,各级社会审计机构-审计事务所也应运而生。
    
    1994-2004年是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十年。该阶段以1994年8月颁布审计法为标志,成为新中国审计发展的一个转折点。随着审计法的实施,1995年起,各级审计机关开始每年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审计,并开始实行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人大常委会双报告制度。1996年12月,我国第一部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颁布,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了规范的操作指南。1999年,中央两办根据山东菏泽等地经济责任审计探索,出台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赋予了审计机关新的职能和责任。这一阶段随着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以及经济责任、基建投资等方面一批审计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使我国审计工作开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各级审计机关按照“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20字方针,全面履行监督职责,为当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2014年是审计工作提速发展的十年。该阶段是我国的审计工作在社会的关注和时代的呼唤中不断创新发展,职能作用和社会影响力也不断得到提升。2004年6月,审计署全文公布了一大批中央部委的审计结果报告,被当时海内外媒体誉为“审计风暴”。也就是从2004年起至今,各级审计机关逐步建立起了审计结果公开与公告制度。在此阶段,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相继修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经济责任审计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审计成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重要手段和工具,审计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总结过去的30年,中国特色审计制度已初步建立。展望未来,如何由“而立”走向“不惑”,乃至到更高层次发挥更大作用,从自身多年从事审计工作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问题等我们去解决。比如,审计覆盖面上还有一些审计盲区无力顾及,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绩效审计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全国审计“一盘棋”的格局还未真正完全形成,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作用的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所有这些,说明审计工作与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而这些差距,正是我们审计机关奋斗的目标;不足,就是我们审计机关努力的方向。
    
    时代赋予了审计光荣而伟大的使命。经过30多年的开拓探索和创新发展,对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对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保障。审计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利益,担负着国家利益捍卫者、经济发展“安全员”、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深化改革“催化剂”和宏观调控工具的使命。
    
    作为一名审计人,既感到使命光荣,又深知责任重大。可以说我国的审计工作历经起步、规范和发展之后,审计工作的又一轮春天已经来临。让我们每位审计人勇于担当,不辱使命,为我们所从事和热爱的审计事业努力奋斗吧!(陈利民)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