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次清明韶山行
朱亚妮(山东青岛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4日】
字号:【大】 【中】 【小】
    儿子生在新世纪,刚刚步入中学,因为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文,对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多少有些了解。我作为70后的家长,虽未曾目睹战争年代炮火硝烟,未曾体会旧中国贫穷落后,但从小接受的革命传统教育,以及那个年代遍布城乡的毛主席画像、毛主席像章、毛主席语录等等,使我一懂事就知道“毛泽东”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自然对毛主席非常崇敬,对诞生毛主席的韶山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向往。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踏上韶山红色的土地,切身感受伟人情怀。终于,2011年清明,正是江南烟雨时节,韶山的红杜鹃开了,我和儿子踏上了去韶山的旅程。
    
    为了那次韶山之行,我们提前做了许多功课,我搜集了毛岸青和邵华同志在1977年毛主席逝世后撰写的文章《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以及毛主席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的诗词,《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等等。在青岛流亭机场候机的时侯,我和儿子轮流朗读。到达长沙时天已经黑了,外面正下着细雨,正应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儿。去宾馆的途中出租车司机与我们攀谈,听说我们母子第二天要到韶山,他告诉我们,最近湖南这边组织99名湖湘儿女的祭拜团包机进京,到毛主席纪念堂缅怀毛主席,表达家乡人民对毛主席的思念和崇敬之情。毛主席虽然离开我们35年了,但我们的人民仍然怀念他。
    
    第二天一早我和儿子挤上大巴车到达韶山车站,在车站我们拼了辆出租车,司机把我们送到韶山毛泽东广场。来韶山祭拜、参观人们来自全国各地,络绎不绝。我们随着人流缓步走过广场,登上台阶,毛泽东同志铜像巍峨耸立,基座前面摆满了各界人士敬献的花篮和鲜花。在铜像前我们肃立、凝视,一起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深深三鞠躬,表达对一代伟人的敬意和怀念。随后,我们绕行一周,深情瞻仰毛泽东同志铜像。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展览的主题是: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展览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同志波澜壮阔的革命人生,他从小立志救国,追求真理;后来参加建党,唤起工农,创建人民军队,开辟革命道路;抗日战争中坚持团结抗日,领导延安整风;解放战争中指挥大决战,缔造新中国;建国后立国安邦,艰辛探索,建设强国。在毛泽东遗物馆,我们亲眼见到了毛主席穿过的补了73个补丁的睡衣,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等坐过的绿格子布沙发,畅游长江的泳裤,被书籍占了大半边的木床,书信及诗词手迹,听过的唱片磁带……睹物思人,这些遗物生动再现了毛泽东节约简朴的生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高雅的情趣爱好和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最后我们来到毛泽东同志故居参观,由于故居内空间狭小,来参观的人们自觉地排起长长的队伍。我们从毛主席少年时读书的私塾旧址“南岸”排起,走过两片池塘,故居便映入眼帘了,那是一座泥砖平房,背倚苍松翠竹。当地人说这里“背有靠,前有照,左右山环抱”,是难得的风水宝地。儿子说,韶山毛主席故居的景色富有诗意,也许他的表达比较简单,今到韶山,此地确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终于可以进入故居了,从堂屋到厨房,从放农具的杂物间到摆着陈旧木床的卧室,我们都看得十分仔细。毛泽东主席1893年诞生在这栋普通的农舍,在这里他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1910年秋踏着故乡的青山绿水走上求学和革命的道路。后来他多次回韶山,在这里他教育家人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把全家亲人引上革命道路。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主席一家六位亲人,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毛岸英、毛楚雄为革命英勇牺牲。步出故居,右面是毛主席少年时代曾经耕种过的田地,田地里开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生机盎然,儿子按捺不住兴奋跑进了油菜花丛中。
    
    通过这次韶山之行,我带着儿子重温往昔峥嵘岁月,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从中吸取忠诚、坚韧、无私的精神营养,身临其境地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随着儿子逐渐长大,他会形成自己的信仰与追求,我要让他知道新中国是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要继承和发扬好他们开创的伟大事业;今天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要倍加珍惜并自觉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愿 2011年清明韶山之行对他的成长有所裨益。(朱亚妮)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