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系统也应大力推行“综合柜员制”
王波(湖北省宜都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31日】
字号:【大】 【中】 【小】
    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的前台业务被划分为对公、储蓄、信用卡、公积金等多个营业窗口,客户在银行网点办理业务常常会遭遇“冰火两重天”的戏剧性场面。个别柜台排起了长龙、其它窗口却是门可罗雀。在那个时期,办事程序烦琐、等待时间漫长、服务态度不佳是大众对银行服务的普遍印象。为迅速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充分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银行“综合柜员制”应运而生,综合柜员制是指按照规定的业务处理权限和操作流程,由单一员工或多个员工组合,通过临柜窗口为客户综合办理多种金融业务,并独立承担相应责任的一种劳动组合方式。银行综合柜员制的成功推广对于审计系统推进全覆盖提供了很多积极的启示,不妨借鉴和汲取银行业的经验教训,在审计系统全行业也大力推行“综合柜员制”。

    一、推行“综合柜员制”有利于审计人员的全面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审计氛围,切实解决机关内部“苦劳不均”的问题。现有审计业务种类大致可以划分为财政审计、金融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行政事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推行“综合柜员制”就是要改变过去固定从事某项审计业务的传统,鼓励审计人员掌握各种审计业务技能,通过优化组合开展多种类型的项目审计,从而实现类似银行综合柜员的全方位一体化功能。审计人员要具备“综合柜员”素质,就必然要加强对各方面专业知识和政策法规的学习、实践,在审计队伍中逐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气氛;广大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的全面发展,又为审计项目整体统筹安排创造了条件,将从根本上解决过去岗位业务不平衡、人员分工“苦劳不均”的问题。

    二、推行“综合柜员制”有利于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审计作风转变和审计理念的更新,提高项目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审计机关要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对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使审计人员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充分锻炼,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批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富有审计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配套出台与“综合柜员制”相适应的目标任务考核细则和奖惩措施,促使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促使审计工作作风更加务实清廉、审计理念不断更新,为确保审计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推行“综合柜员制”有利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推动审计科室人员的合理流动,使审计风险防控措施落到实处。随着“综合柜员制”的逐步完善,审计人员因为工作岗位和业务科室所受到的局限将被彻底破除,使审计机关内部人员的正常流动成为了现实。多年以来,由于审计专业的制约,投资审计等高风险岗位一直是“百年不变”的面孔,各级审计机关一直倡导的定期轮岗制度也基本上是“纸上谈兵”,这种风险防范机制的缺失不利于审计事业的发展和审计人员的健康成长。通过推行“综合柜员制”,建立轮岗交流等风险防控制度,及时消除了隐藏在身边的“定时炸弹”,堵住了审计风险方面存在的漏洞,疏通了人员流通的渠道,使长期困扰我们的“安全”问题迎刃而解。

    四、推行“综合柜员制”有利于统筹整合审计资源,建立和完善各专业审计之间的融合协调机制,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奠定基础。实现“综合柜员制”以后,原来从事行政事业审计的人员也可以搞投资审计或者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机关能够围绕审计重点和项目需求更加科学合理地调配审计力量,充分整合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挖掘内外潜力,改变过去各个专业审计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的局面,打破科室界限集中优势力量,统一组织实施形成整体合力,做到重要项目重点突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着力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王波)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