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公经费”审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高俊(审计署沈阳办)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2日】
字号:【大】 【中】 【小】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仅限于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经费、公务购车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中共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三公经费”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审计机关也密切关注各地各部门落实“八项规定”的相关情况,揭露和查处违反规定的行为。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部门在“三公经费”的使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审计人员的重视。

    一是将“三公经费”列入项目支出。笔者在审计中发现,被审计单位面对账面上执行“三公经费”不能超过当年预算批复数,而又无法压缩“三公经费”实际发生数的情况,往往在项目支出中做文章,将部分出国经费、公车运行费以及公务招待费转移到项目中列支,挤占项目经费。在审计中,要认真审查项目支出的范围和内容,逐项审核项目支出内容,揪出隐藏在项目支出中的隐性“三公经费”。

    二是将“三公经费”转移其他单位列支。笔者在审计中发现,对于那些有下属单位或者二级机构的部门,为了人为压缩账面上的“三公经费”,将本部门的因公出国经费、公务购车及运行费以及公务招待费等支出转移到下属单位或者二级机构。先对下属单位或者二级机构拨出相关经费,然后在下属单位或者二级机构列支“三公经费”相关费用,逃避审计监督,导致实际“三公经费”非但不减少,反而膨胀增加。

    三是私设“小金库”,账外列支“三公经费”。笔者在审计中发现,有的被审计单位在账外列支“三公经费”,审计人员应结合查处“小金库”的审计方法,在端出被审计单位“小金库”的同时,认真审查在账外列支“三公经费”的情况,以统计出实际发生的“三公经费”。

    具体来讲,审计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三公经费”的审计:

    一是在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充分关注“三公经费”预算编报、预算调整、预算执行、预算效果等各个环节,从预算环节便充分关注“三公经费”指标的经济性、科学性、合理性,完善“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标准,建立“三公经费”的预算支出评价制度,增强预算对“三公经费”的刚性约束,从而加强事前监督,从根源上遏制“三公经费”浪费现象。

    二是采取多种审计方法和手段,关注“三公经费”的支出范围。审计人员应关注“三公经费”审计发展动态,明确“三公经费”支出范围,确保账面记录“三公经费”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确保使一切隐性的“三公经费”支出浮出水面,在“三公经费”实际发生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督控制。

    三是从绩效审计的视角进行“三公经费”审计。对“三公经费”暴露出来的违法违纪行为,要进行问责并提出审计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开展“三公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对经费支出实行“跟踪问效”,确保“三公经费”资金的安全与完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并逐步提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高俊)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