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须勇为改革马前卒
韩江波(江苏省常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4日】
字号:【大】 【中】 【小】
    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顺利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勾画出了我国新时期的改革蓝图,为我国下一阶段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应当紧紧围绕三中全会精神,勇为改革马前卒,切实利用审计工作推动各项改革:

    利用财政税务审计,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财税审计是审计机关的基本业务,在历年的审计中,审计机关发现了很多现行财税制度的问题,但是尚未进行系统性梳理,在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背景下,审计机关应当结合审计实践,围绕“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这一原则,从事权和支出责任相统一、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角度出发,对预算制度、税收制度等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为党和政府积极提供决策依据。

    利用财务收支审计,约束好政府有形之手,推动市场化改革。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行政审批和资金投入是政府干预经济事务的重要手段。而审批权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与政府的非税收入有很大的关系。财政资金的投入多少对行业和企业有很大影响。审计机关应该落实行政审批改革有关精神,约束好政府扩大收入的冲动,提高市场自由度,同时通过财务支出的审计,减少无效、低效以及严重扭曲市场的资金使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利用企业审计,促进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会指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国有企业对关系到国计民生和战略性行业的控制,关系到国家安全。审计机关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应该促进国有企业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权结构,保持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同时,审计机关要关注国有企业的外部效应,根据国家的战略方针,规范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业方向,避免国有企业无序扩张,进入一般性竞争性领域,与民争利。通过规范国有企业的企业行为,实现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共生共存、互惠互利,健康发展。

    利用民生审计,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民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审计机关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加大民生审计力度,对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业、部门、资金和政策进行更加频繁的审计,对卫生医疗、养老保险、住房保障、教育等问题加大关注,提高审计广度和深度,确保群众能得到实惠、改善生活。

    利用审计结果公开,促进权力运行公开,加强反腐倡廉。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俗话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审计结果公开制度的推广,既促进了审计机关自身的透明化,也促进了被审计单位的透明化,通过信息公开产生的压力,对潜在的违规和腐败行为形成威慑力,对已经产生的违规行为增加整改压力,从而规范权力运行,减少违规行为,进而创造领导干部的不能腐也不敢腐的良好局面。(韩江波)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