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审“十德”
侯天柱 单昆芝(江苏省赣榆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8日】
字号:【大】 【中】 【小】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做官先做人看作是从政为官的美德。没有高尚的人格做底子,为官从政就容易跌跤。高尚的人格可以弥补才能的不足,而过人的才能却填补不了人格的缺陷。加强人品官德修养是贯穿整个人生的自我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需要做出长期多方面的努力。笔者认为,为审者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体应有“十德”。即:公、正、廉、明、严、诚、信、情、宽、慎。
    “公”。即:办事公道。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讲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人们看一个审计干部是不是个好“官”,首先就看这个“人”办事公道不公道,公正无私就能“一言而万民齐”。审计职权是宪法赋予的,终极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审计人需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抛开私心,摒弃私欲,撇开私情,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做到用权出于公心,从审符合民心。通过加大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资金投向和效益的审计监督,促进财政审计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正”。即:一身正气。“一身正气”,指一个人在做事做人上,为人正直、真诚、无私、公平、廉洁、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作为审计机关重在监督,审计是依法独立行使专门监督,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在实际工作中,审与被审不能“勾肩搭背”,审计人要拥有清醒的头脑、清正的公权、清高的品德、清廉的操守,通过加强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资金的管理、使用,促进有关制度的建立健全,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完整,促进党和政府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
    “廉”。即:清正廉洁。古人云:“廉者昌,贪者亡”,“公生明,廉生威”,“忠信廉洁是立身之本”, 打铁还需本身硬,因此,我们审计人要追求清廉高尚的人生境界,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实际工作中,都会不同程度面临“领导关”、“人情关”、“地域关”等现实矛盾,为此,我们审计干部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每一件细小事情上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守得住言行,保得住名节,确保生活圈严谨,交流圈纯洁,娱乐圈健康,做一个让党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审计干部。
    “明”。即:光明磊落。光明磊落是浩然正气的集中表现,是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是打假治乱的“武器”。审计人的“光明磊落”,就是不为寸金失节,不为斗米折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挺直脊梁,依法审计监督,严格执法。“为民而审,为国而计”。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用真实的数字揭示问题,用真实的数字评价被审对象,以数字求真,以数字讲理,以数字说法,以数字服人。审计代表的是一种责任,一种良知,它载着人民的希望,因此,审计人的“光明磊落”,就是要正确行使审计立项权、监督权、知情权、审核权、处罚权、自行裁量权,切实做到公正执法、依法办事。真正发挥惩治腐败的侦察员、廉洁自律的辅导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财务管理的参谋员“四大员”作用。
    “严”。即:严于律己。面对社会上的一些“噪音”和“污染”,甚至诱惑和陷阱,审计人更要筑牢“防火墙”、自念“紧箍咒”、自设“高压线”。《宪法》第91条、第109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果监督他人的审计干部不能洁身自好、严格自律,就难免“堤溃蚁穴”,授人以柄,最后受制于人。因此,审计干部要始终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建设一支高效、廉洁的审计队伍,为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诚”。即:真诚忠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可凝聚力量,诚可换取人心。审计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努力培育真诚、忠诚的品质。真诚是要对任何事、任何人都有一颗真诚的心,真诚地对待他人,真诚地对待工作,做到无怨无悔,踏实勤勉。忠诚是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品格,就当前的审计工作来说,忠诚就是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审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责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任务和新挑战,使每个审计干部都肩负着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对事业的责任。我们要对岗位要怀有敬畏之心,不仅把自己的工作看成谋生的职业,更要作为一种忠诚,一种理想、一种使命,一种追求。在工作中,要树立大局意识,不断拓宽工作的“广”度;树立问题意识,不断挖掘工作的“深”度;树立水准意识,不断提炼工作的“精”度,做到“敬业、勤业、精业”。真正把忠诚内化为职业道德品质,外化为审计实践的职业行为。
     “信”。即:诚实守信。“诚”即诚实,“信”即守信,诚信即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实守信,既是品格,也是素质和能力;既是社会活动中的交友之道,也是审计工作中的“无形资本”;既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也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既是审计人道德修养内在的、必备的品质和情操,也是审计人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统一。诚实守信,更是审计人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操守。想当初,一向惜墨如金的朱镕基总理给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题写“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校训,真是一语中的,同样适用于审计人员。我们应努力做到:讲真话,报实情,不隐瞒,不“放水”,尊重事实,忠于职守。为了揭示“真”实,引导向“善”,达到和谐之“美”,“言必信,行必果”,审者诚心,审者仁心。  
    “情”。即:以情感人。周总理到唐山地震现场看望灾民,他让老百姓背着风,自己却不畏严寒,顶着寒风喊话,这是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雅安大地震后,李总理不顾安危在残墙断壁间组织抢救,这是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党在战争时期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更是体现了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作为审计人,始终要以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行动指南”。要在群众“最盼”、“最难”、“最烦”、“最怨”上下功夫。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和开展“民生审计”,以“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作为审计工作的“最大政绩”。更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走到群众中去“访贤问能、找差问计”,用“贤者为师”的精神,“闻过则喜”的勇气,满怀谢意地领取群众愿意对审计工作谈意见、提建议的这份心意。同时,还可利用信访、个别座谈、问卷、专题剖析、综合分析等形式,收集听取社会各界和被审计单位的评议意见,使审计更加贴近民心,更加取信于民。
     “宽”。即:宽广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往今来,凡是担大任者,都有博大的胸怀和恢弘的气度。人要干大事,就必须要有容人之量、忍让之度。每临大事有静气,致广大而尽精微。知微知彰,进退有度。审计干部对待家人,应该满怀关爱,无怨无悔;对待朋友,应该敞开胸怀,无隐无私;对待同事,应该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因世俗名利斤斤计较、不为鸡毛蒜皮耿耿于怀。注意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行为是否合乎身份、与周围相和谐,谈吐是否温文尔雅、举止是否不卑不亢、行为是否文明得体。另外,审计干部还要能包容人生路上的误解和曲折。人生路上被误解,被冷落,甚至被诬陷,都有可能发生。遇到这样的事,作为一个审计干部也应海量宽容。古人说得好:“受得委屈,经得升腾”。只要自己行得端、走得正,误解、诬陷迟早会被澄清。反之,气量狭小,耿耿于怀,睚眦必报,眼光不能向前看,是不可能有作为的。
     “慎”。即:慎始慎终。“慎始”,是人们通常的心理特征。做人处世与干事创业之初,人们都会怀着美好的憧憬和强烈的成功欲望,大都会谨言慎行,所以道家始祖告诫人们,关键是要“慎终”。从审计工作实践看,审计廉政的薄弱环节多发生在相对熟悉的被审计单位、交往密切的利害关系人或是熟人朋友的说情方面,大多数审计人员并无开始就违反审计纪律的主观意愿。当审计人员面对一个陌生的审计对象时,职业素养会让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审计对象的言行会做出客观理性的识别、分析,尤其是在与审计人员并不熟悉的情况下,被审计单位如做出一些请客送礼之类的举动,审计人员一般会婉拒。问题是经过多次的工作交往或接触后,彼此之间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戒备警惕意识就会放松,被审计单位如果再提出一些无原则的要求常常会令审计人员顾及对方面子而网开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慎终”与“慎始”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为审者有此十德,则外无愧于民,内无愧于心。勤修善用,必福泽苍生。(侯天柱 单昆芝)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