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审计人如何提高反腐倡廉能力
张璐 (审计署重庆办)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8日】
字号:【大】 【中】 【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败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并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审计机关作为国家权力监督机关,政治腐败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新形势下一名审计人员如何提高反腐倡廉能力,笔者有几点感想。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样的作风表现。古人言:“人生如屋,信念是柱”。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切记,理想的动摇是最致命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可怕的滑坡。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实事求是,对党和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是我们审计人员坚守的信念,如果动摇了信念必然滋生腐败,成为人民的蛀虫。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靠后天的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逐步形成的。毛泽东同志号召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邓小平同志警示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江泽民同志要求全党“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胡锦涛同志倡导我们“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告诫审计人员要静下心来、挤出时间,在学习中汲取营养,武装头脑。在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当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助推器的要求面前,新的科学理论、新的法规政策、新的业务知识都需要学习、掌握和运用,如果不注意学习、不善于学习,就不能适应肩负的重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此,我们要以钉子精神,挤出有限的时间,多一点读书、少一点休闲,多一些调查、少一些形式,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糊涂。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致力审计事业的奋斗。
    
    二要正确对待利益。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自己的利益有关。”利益追求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又是引发社会矛盾的最终根源。审计事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构建和谐社会,说到底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成果和实惠。身为一名审计干部,在利益观上,一是心系群众,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二是秉公用权,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是勤俭节约,时刻牢记“八不准”,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凡是腐败者,无一不是在利益上贪婪而翻船的。我们身处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领域,一定要经常思考:“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党员,怎样才算合格的公务员,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警觉意识和自律能力,对不该拿的钱决不能伸手,对不该吃的饭决不能张口,对不该交的人决不能结识;始终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诱,真正做到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守身如玉、清白做人。
    
    三要秉公用好权力。权力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河南内乡县古县衙有幅对联耐人寻味:“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里说了三层涵义:一是当官要为百姓办事;二是不欺负百姓;三是不脱离百姓。我们应该懂得手中的权力从何而来,是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赋予。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是柄双刃剑,为民则利,为己则害。我们审计干部在行使权力时一定要如履薄冰,诚惶诚恐,慎之又慎,决不能手中有了权力就头脑膨胀、得意忘形、滥用权力。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牢记责任与义务。要做到实事求是,权为民用。
    四要自觉接受监督。权力不受监督必然产生腐败,这是古今中外反复印证的铁律。能否正确对待监督,是每个审计干部端正心态、问心无愧的主要标志之一。 “心底无私天地宽”,光明磊落就不怕监督;“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防止失误,就必须欢迎监督、就应该渴求监督。在审计战线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正确对待他人的监督,自觉接受被审计单位和群众的监督,始终把自己置于各方面的监督之下。我们任何一名审计人员,不论职位多高、资格多老、贡献多大都不能自恃特殊,把自己置于监督之外;更不能认为监督是给自己出难题、挑毛病、找岔子;而是一定要牢固树立“严是爱、松是害,真正监督是关爱”的观念,以实际行动做自觉接受监督的模范。(张璐)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