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审计路径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6日】
【来源:审计署长沙特派办】
字号:【大】 【中】 【小】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要讲究方式方法,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要求,在发展中逐步化解,坚决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对金融领域八大风险的介绍,探讨审计工作防范化解风险的合理路径。

一、研究防范化解八大金融风险的重要意义

2017年7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工作要遵循金融发展规律,坚持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和市场导向四项重要准则,完成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其中在防范金融风险部分指出当前金融领域主要存在八大风险,分别是不良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债券违约风险、影子银行风险、外部冲击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政府债务风险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上述八大风险是中央作出的权威判断,能不能防范化解好这些风险直接关系到我国的金融和经济安全,任何一项风险的涉及面都是全国性的,金额规模是万亿级别甚至数十万亿级别的,对我国经济金融全局可能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所以,防范化解八大金融风险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与金融安全的需要,是巩固执政基础和地位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二、产生八大风险的原因分析

从风险来源上看,当前八大风险可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除外部冲击风险外,其余风险都可归为内部风险。这些内部风险形成的原因大多数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是实体经济长期结构性失衡。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L”型的底部区间,而且持续时间较长,超过正常经济周期底部平均时长。究其原因是我国经济结构失衡,旧动能产业长期处于过剩状态,新动能尚不足以支持整体经济高速增长。而旧动能的“出清”和淘汰必然带来不良资产风险、债券违约风险等。

二是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全社会的资产负债率升高,尤其是国企、房地产市场。众所周知,高财务杠杆率意味着高财务风险。一旦融资成本的增长超过融资人的承受能力,加之流动性收紧(流动性风险),必然产生违约风险,从而表现为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进而引发影子银行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因为后两者的金融资产主要投向政府平台或者房地产市场。

三是金融体系脱实向虚的各种乱象。过去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宽松,金融监管放松,金融资本追逐利润的原始动力激发了金融机构各种所谓的金融创新,集中表现为正规金融机构主动负债不断地加杠杆、加通道,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影子银行规模迅速膨胀,突破资本硬约束,风险不断积聚。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非正规军”更是野蛮生长,鱼龙混杂,非法集资等民间金融风险迅速蔓延和传播,破坏整个信用环境,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冲击,并进一步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2017年开始,金融行业进入了“强监管”模式,到2018年下半年,金融去杠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加上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监管部门开始以维持金融经济稳定发展作为首要目标。作为审计人员,如何助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平衡好发展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需要从总体上把握八大风险形成的原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需要对每个风险逐个剖析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从而找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

三、审计防范化解风险的路径建议

八大金融风险的分类并不是完全精确地从同一维度做的划分,但是它最直白地点出了当下我国经济形态中最值得关注的风险点所在。八大风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联动性极强,需要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统筹考虑,联合多部门协调解决。作为国家审计人员,我们要时刻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推动积极、妥善、有序地处置风险。在审计工作中,我们既要关注被审计对象是否存在八大风险,也要关注化解风险过程中监管部门可能出现的政策风险。风险不可能完全被消灭,但我们始终要积极防御,使其处于可控状态,防患于未然。

一是按照金融与经济共生共荣关系的本质要求,促进金融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消除金融风险的根源。审计工作中,应站在“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活,经济活;经济强、金融强,经济兴,金融兴”的认识高度,密切关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态、金融产品的变化情况,促进金融机构深入贯彻中央各项经济工作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更好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二是加强数据分析工作,精准识别风险点。金融审计工作往往面对海量数据,面对业务种类繁多、流程复杂的金融业务,审计人员必须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工作,从而高效精准地识别出风险的潜藏点,开展下一步审计工作。以互联网金融风险为例,其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同时其重网上业务的运作模式也标志了它的独特性。因此,互联网金融审计必须以资金流为切入点,根据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操作模式归纳出资金流的数据特征,通过数据分析判断互联网金融企业行为的合法合规性,防范金融风险传递扩大。

三是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发现新趋势新变化。自2017年金融领域进入强监管后,金融监管部门政策的及时性和精准度都有较大提高,对于新业务新趋势的把握也更为准确。审计人员要快速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应切实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从各部门了解目前各类风险的总体情况和个体特征,力求完整深刻地勾勒出风险形态。同时,充分利用监管报表等数据,以监管指标为切入点,快速准确掌握某个地区、某个领域、某个机构的总体风险,为确定审计对象和事项做好充分准备。(祝园园)

责任编辑:高天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