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推进审计项目组织方式统筹管理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5日】
【来源:山东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推进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统筹管理,是深化审计制度改革、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加快实现审计全覆盖、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审计机关应解放思想、大胆革新,以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统筹管理,以改革红利提升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

以新理念领航统筹管理

增强统筹管理自觉性主动性。解决好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破除思想误区,统一思想认识,是推进统筹管理的首要任务。审计机关应坚持目标导向,对统筹管理进行全面部署和精细推进,把统筹管理理念和要求贯穿到审计全过程,立足现实基础和长远需要提出管理模式、管理手段、沟通衔接机制、项目管理等环节和层面的措施,及时研究、调度和指挥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确保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提升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水平。审计项目计划是统筹管理的核心部位。审计机关应紧紧抓住这一“牛鼻子”,发挥龙头和导向作用,着力增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实效性。重点是加强制度设计,健全完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规范,切实增强统筹管理的约束力,推动统筹管理规范化、常态化。健全完善信息共享、项目论证等行之有效的机制,推行开放式项目计划立项,对重点审计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从统筹管理角度评审立项依据、审计目标、实施路径、组织方式、成果导向等,增强项目计划的科学性。强化信息技术在项目计划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审计对象库和智能管理平台,实现对审计项目自动关联、审计事项协作配合的效果。

优化人力资源整合管理。人力资源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资源,也是统筹管理的关键环节。审计机关应本着优化、协同、高效,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把精干审计力量投放在审计一线,为统筹管理、协同实施打下坚实基础、提供足够可能。从制度层面对区域内审计人力资源的流动进行规范,确保人力资源运行在规范化轨道上。根据审计项目需要,在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单位内部之间统筹配置人力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做到审计组人员能力结构与审计项目需求一致,提高审计资源配置效率。

以新模式强化统筹融合

强化项目融合,减少重复交叉审计。加强政策跟踪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和相互衔接,探索融合式、嵌入式、“1﹢N”等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最大限度扩展审计覆盖面。对部门单位,可融合开展政策跟踪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对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可融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政策跟踪审计、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等;对地方党委政府,可同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融合政策跟踪审计等。而涉及同一个部门单位或地方的,尽量安排同一个审计组实施审计,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减少资源浪费。

强化审计机关上下联动配合,增强协同性。推进跨层级、跨专业、跨区域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审计机关上下联动和横向协作,发挥整体合力。对审计发现的区域性层面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由点及面,增强审计项目的整体性和宏观性。针对教育、科技、民政、社会保障、农业农村等系统项目和资金点多面广、管理分散的特点,可集中开展联动审计。对企业、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数量多、分布广的被审计对象,有针对性地确定审计目标、开展专项审计,从宏观层面揭示反映行业性的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强化大数据审计,向信息化要资源。坚持走科技强审之路,把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作为抓好统筹管理、提高审计监督效率的根本出路,以大数据思维引领审计项目管理,以大数据技术支撑审计组织方式,进一步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全面推广应用“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加强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实现精心谋划、精准实施、高效管理,切实提升审计效率,促进扩大审计覆盖面。

以新机制抓好任务落地

标准化推进项目实施。在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等领域的审计工作方案时,鼓励牵头单位先行试审,完善工作方案,编发操作指引,建立规范化审计模式,为实现审计项目统筹、全面铺开审计项目提供借鉴与支撑。深入研究对接上下级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组织中的功能定位,对要求下级审计机关参与的审计项目,明确各层级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重点内容、成果标准,保证审计组织工作有的放矢。

高标准严控审计质量。推进统筹管理,要求不同层级审计机关、不同审计组之间协同配合,必然给审计质量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必须严格把控好质量关、守好审计质量“生命线”。特别是加强现场指挥调度,掌控项目情况,防范审计风险。加强过程控制,紧扣审计实施方案开展审计,对偏离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的,及时纠正。加强延伸协作,审计组开展审计时,应加强与当地审计机关的沟通协调,尽量避免不同审计机关对同一地域、同一单位、同一事项重复审计。审计机关审理部门应改进审理形式,靠上靠前抓质量检查复核,规范审计行为,严格审计标准,夯实审计质量基础。

多样化开发审计成果。审计成果是考量统筹管理的重要指标。审计机关应坚持成果导向,发挥统筹管理的优势,建立完善审计机关和审计项目间的成果与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审计发现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对统筹安排的同类审计项目以及不同审计项目的同类事项进行统一定性、处理,尤其对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从区域层面上及早感受风险、及时发出预警,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于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风险隐患,推动地方和主管部门从宏观层面上举一反三、系统整改、标本兼治,更加有效发挥“治已病、防未病”作用。(郑茂霞 黄太华)

责任编辑:高天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