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一次审计(短文)
郑峻(吉林省吉林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08日】
字号:【大】 【中】 【小】
    最后一本审计档案也装订成册了。看着那十本装订得整整齐齐的、像书一样的档案,我的心中感慨无限。它是我和我的同事近一个月“白加黑”、“五加二”、“夜总会”的成果。翻开档案,里面一页页的资料仿佛像一张张动画片,在我的眼前飘过,展现出那段难忘的工作场景:
    场景一
    江城夏日,七月流火。一个县城居民小区的车库前,随着大门的开启,数不清的苍蝇争先恐后、迎面扑来。车库内,除四只铁皮箱子和几只胡乱充塞的袋子凌乱地扔在水泥地上之外,再也没有其它任何物品,这就是我们工作的现场。没有桌子,就把铁皮箱子叠罗起来,铺上报纸,从铁皮箱子里取出杂乱无章、残缺不全的资料。我和我的同事,又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有人在认真地查阅资料,有人在低声的争论,也有人不时地从同事的手上接过资料,提取证据。太阳的光芒由柔和到耀眼,又从耀眼到余晖。夜幕降临了,屋顶上的灯,闪烁着萤火虫般的光芒,眼前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收工了”——听到喊声,大家才活动一下站僵了腿,揉了揉肩背。临走,还带了些资料——晚上加班。
    场景二
    一个下午,大雨如注。一行人冒雨来到某政府部门,在局长向有关人员介绍情况的时候,审计员们正在紧张地整理、分发资料,当有关人员欲了解细节时,相应的资料已经摆放在他们的面前;当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时,审计员们也就自己的想法提出了讨论的题目。最后,审计报告有这样一句话——经我们和有关专家讨论一致认为……。
    场景三
    烈日骄阳,风云不动。荒野外,某县公安局看守所。接见室内,面对犯罪嫌疑人的是两名审计员,按照事先拟好的提纲开始提审证人,当一人发问时,另一人埋头疾书;一人语音直率,一人业务娴熟。两人配合默契,相互换位,保证每一句话都不遗漏。在他们的左侧还有两名审计员在认真地听着,并不时地记录和商量着什么,偶尔插话补充提问。小小的房间里一下挤进了这么多的人,加之,闷热的天气没有一丝风流动,很快,汗水湿透了人们的衣裳,有人连头发丝上都挂上了晶莹的汗珠。我们先后两次来到这里提审犯罪嫌疑人。目的,还原和证实——审计涉及事项的真实情况。
    场景四
    夜色阑珊,万家灯火。办公楼内绝大多数的房间都隐入了黑暗,四楼的几个房间却灯火通明,有人激烈地讨论着问题,有人忙着分类整理资料和完善工作记录,有人认真的计算数据,电脑屏幕不断变化着,打印机嘎嘎地响着,复印机不时吐出复印件,所有人做的所有事都为着一个目标,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交出报告。墙上时钟针指不紧不慢的走着,人们紧张地忙碌着。当装订好的报告就交到了局长手中的那一刻,时钟显示的时间——19点。此时,所有人都长出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规定的时间,是这项工作的最后一次加班,也是最紧张的一次加班,更是一次时间最短的加班。谁能想到,15点前我们还在百里之外的审计现场,收集资料,核实问题。在返程的车上大家还在讨论问题。19点30分,当天的工作全部结束。人们都不想吃饭,只想休息——太疲劳了。
    场景五
    办公楼内,紧张有序。房间里响起了电话铃声,“你好,根据市委书记的指示,市政府秘书长将到审计局就审计情况做进一步沟通,有关领导在家吗?”,回答是肯定的。……办公室里,市政府秘书长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与审计局长正在交流沟通,并将市委书记的批示交给了局长。审计报告上批示是“请某某同志组织**委、**局、某某市(政府)、**局,对审计提出建议研究一下,提出个方案,确保职工利益不受损”。这段批示告诉人们,这项审计任务涉及了许多单位,工作量成倍放大,而审计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压缩工作时间、降低了审计成本,有效地完成了任务;审计机关提出的建议是从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应予重视。市委书记在三天之内就对审计报告做出了批示——对审计工作的肯定。
    这就是我参加一个项目审计的几个工作片段。(郑峻)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