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脱贫攻坚富民曲
——湖北省巴东县审计局扶贫攻坚纪实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5日】
【来源:湖北省巴东县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巴东县野三关镇耳乡湾村地处武陵山脉深处,远离城镇,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产业单一,属于典型的深度贫困村。2015年巴东县审计局与该村结成帮扶对子后,结合该村实际,主动谋划,积极想办法、找路子,“攻坚组织建得准、扶贫实事办得准、帮扶爱心献得准、造血项目选得准、攻坚规划定得准”的“五准”措施实施后,该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正在逐步改善。

攻坚组织建得准

“我们不是没想过,只是没有文化,不知道该做什么,”耳乡湾村村民龚振淮说,“县审计局帮扶村里后,我们一下子有了主心骨。”

县审计局派遣的驻村工作队到村后,当地群众最初以为只是做做样子,一段时间后,村民们发现工作队驻下来就不走了,常常一蹲就是十天半月。特别是驻村工作队张世月同志,虽然已50多岁,做起事来却半点不含糊,他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与群众促膝谈心,了解村民面临的具体困难,与当地村委一起查找贫困原因,拟定脱贫思路。2016年以来局领导多次带队,先后30次来到扶贫村调研,指导扶贫攻坚工作。局党组每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扶贫攻坚工作。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扶贫工作模式,为村民们找准了穷根,明确了脱贫攻坚的发力点和着力点。

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县审计局真蹲实扶的举动在审计局与村民之间架起了“连心桥”,审计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使帮扶更加具体精准。

图1.党员干部为贫困户宣讲政策

扶贫实事办得准

耳乡湾村的人畜饮用水一直是困扰该村干部的“老大难”问题。工作队进驻后,迅速就该问题多次协调县水利局及镇水务中心,实地勘查,科学设计,积极筹措水管5万米、资金45余万元,建成小水窖368口,解决了该村2265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为改善党员群众服务阵地,该局筹资20万元加强村委阵地建设,整修原村委会办公楼,新建会议室面积250平方米,硬化活动场所1000平方米,新增文体设施20余套,切实改善了村委班子的办公条件、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帮扶爱心献得准

现年66岁的3组村民谭贤初同儿子一起借住在半山腰上的两间半土墙房里,经常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谭贤初本人长期患病,无法自己解决住房问题。工作队员通过走访掌握情况后,积极联系镇相关部门,落实易地搬迁分散安置政策,并为其找好施工队伍,在2017年雨季来临前全家5口人顺利搬进新居。

两年多来,县审计局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对全村399户精准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发动党员干部捐款、捐物,号召大家自筹资金3万元,给困难村民带去米、油等生活用品。同时,通过出主意、理思路、出资金等举措,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造血项目选得准

脱贫奔小康,全靠项目帮。走到12组,一眼望去,漫山遍野全是木瓜树。“去年木瓜收了3千斤,今年天气好,估计能收个4千斤左右,收入4万元左右。”贫困户覃后专高兴地说道,“明年计划将周边5户的30余亩土地流转过来,全部种上木瓜,2年后收入将达到10多万了。”

同样3组的杨宗爱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发展项目。当初,杨宗爱是该村最困难的村民,驻村扶贫工作启动后,县审计局出资5000余元为其提供了10头能繁母猪,并请县畜牧专家对其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杨宗爱在县审计局的帮助下,不到一年,发展出栏生猪100余头,仔猪200余头。

2015年,工作队驻村后通过积极培育壮大富民产业,积极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贫困户重点扶持发展“木瓜+生猪养殖+山羊养殖”主体生产模式,多渠道增加收入。目前该村发展种植木瓜1300亩,生猪养殖大户10户,能繁母猪300余头,山羊500余只。

图2.木瓜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

攻坚规划定得准

“今后的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得做好规划。”在谈到未来的扶贫攻坚工作时,驻村第一书记谭乾感到了压力和责任,“下一步要继续巩固发展木瓜产业和生猪养殖项目,积极动员和发动村民参与种植、养殖,把项目做大做强。要将该村的木瓜发展到2000余亩,要让全村399户贫困户全部参与喂养母猪,要让产业在当地形成规模和特色。”

两年多的帮扶,不仅让耳乡湾村的贫困户找准了脱贫的路子,更让全村的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下一步巴东县审计局将持续巩固产业发展优势成果,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不断落实一对一帮扶政策,要让扶贫的政策照亮每一户贫困家庭。(谭乾)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