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牛”跑起来
——湖北省鹤峰县审计局扶贫小记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9日】
【来源:湖北省鹤峰县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春暮夏初,铁牛坪村的山花渐渐褪去颜色,留下葳蕤苍翠,簇拥得热闹。正值农忙时节,田间地头忙忙碌碌的身影和叽叽喳喳的谈笑声,演绎出这个小村庄的生机与活力,采茶、下苗、锄草、起垄、覆膜……一犁一锄,挥舞出的是美好生活的希望。

今年是湖北省鹤峰县审计局驻铁牛坪村的第5个年头。5年,近2000个日夜,他们与全村村民携手,让这头“铁牛”活过来、站起来、跑起来,用信念和汗水共同绘制出一幅美丽的山乡巨变图。

找准“穷苗子”,帮着“铁牛”活过来

铁牛坪村,平均海拔1200米,离城区50公里的路程,却因为山路颠簸往往要耗时近两个小时。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经济来源单一,一个比一个头疼的困难绊住了这个村庄向前的步子,使其不堪重负、暮气沉沉。

“望闻问切”找病因。为了医活这位“病人”,扶贫工作队在进村之初,先就花了两个月时间走访全村9个村民小组、288户,全面掌握了该村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情况、主导产业、村级组织、贫困状况等各方面情况。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要致富先修路,扶贫工作队认为修路不仅要打通盘山公路,也要搭建信息“公路”。5年来,全村在通讯网络、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投入项目资金近3千万元,有效地解决了该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

“你看,这是我在网上买的厨具,既便宜又好用,自从村里的电商小铺开起来后,赶上农忙,我家里用的东西都是在网上买,直接送到家,省了不少事,以前可真是想都不敢想哟。”正在村口电商铺子取快递的李姐忙着介绍道。

盘山公路通了,致富门路进得来,信息公路通了,外面世界看得见,打破现实困难的桎梏,这头衰老的“铁牛”渐渐焕发出活力。

拔除“穷根子”,扶着“铁牛”站起来

“人靠勤劳致富,家因和睦生财”“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建我家乡”……

走过村里的文化长廊,一条条宣传标语鲜艳醒目、振奋人心。

鲜红的大字,彰显着扶贫工作队与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决心。为帮助久病初愈的“铁牛”站起来,他们共同携手,内外发力,铢积寸累,固本培元,积蓄了深厚的力量。

变“人工输血”为“自我造血”。能不能脱贫,关键要看村民想不想脱贫。要提升整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就要把控村民的思想源头,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扶志是基础。评先进,树典型,在全县“最美”评选活动号召下,县审计局通过“单位出一点,职工凑一点”的方式,创立起“文明创建基金”,对铁牛村“我脱贫我光荣示范户”“最美家庭”“最美个人”“乡村好媳妇”“环境卫生示范户”“优秀村民小组长”等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激发了村民争创先进的积极性。

扶智是助力。送文化、送技术、送法律、送健康、送政策,通过大力扶智,提升村民素质。

“我已经五十多啦,孙子都可以满地跑了,但是看着政策这么好,技术都送上门了,大家积极性都这么高,我也不能闲着。”李红是村里的“女强人”,她成立的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40余户村民种植玄参、芍药、云梦香、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材500余亩,年产值200余万元。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根据每户的具体情况,该局制定了详细的到户脱贫措施,因户因人施策,大大提高了扶贫成效。

养蜂大户张玉明便是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利用地理优势,“靠山吃山”,走上了致富之路的。张玉明家位置偏远,周围人烟稀少,山林面积大,植被丰富,环境天然无污染。当扶贫工作队第一次去他家入户调研时,就发现这一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在沟通过程中,扶贫工作队成员提出养蜂的建议,点醒了迷茫的他,最终为他“量身打造”了养蜂的发展方向。如今,张玉明家的蜜蜂养殖发展到四十余桶,出售蜂蜜年收入达6万余元。

“我可不止这一门副业,我和周边的伙计们一起做蜂桶,批量销售,供不应求,也能增收不少呢!”张玉明自豪地介绍着自己的致富门路。

如今,“靠山吃山”不再是别无选择的无奈,而是因地制宜的智慧。

想脱贫、能脱贫,才有可能实现真脱贫,站起来的“铁牛”一改昨日面貌,发展实力已不容小觑。

摘掉“穷帽子”,带着“铁牛”跑起来

变短期为长效,从治标到治本,脱贫致富是一场持久战,既要有毅力,也要靠智慧。

建立特色产业模式,要想村民日子越过越好,稳步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关键。经过几年的努力,铁牛坪村打破主导产业单一的困局,建立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新模式。

几年来,村里共发展生态有机茶300亩,中药材150亩,全村每年发展烟叶在1000亩以上,组建中药材、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与龙头企业湖北齐云春茶业有限公司合作,新建红茶加工,可带动本村和周边村约2000亩茶叶加工增值。如今,该村已形成了以烟叶、箬叶、中药材和养殖业为重点的主导产业,实实在在起到了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作用。

“看着乡亲们脸上的笑容一天天多起来,腰包一点点鼓起来,我们就特高兴,特有成就感。”扶贫工作队成员钟锦鹏开心地说道。

吸引人才回流,人才是发展的根本。铁牛坪村的巨大变化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

“我们一家三口常年在新疆打工,收入还不错。回来之前也有很多人劝我说好不容易逃出了这山沟沟,怎么还想着回来。可是现在看着乡亲们一幢幢房子盖起来,收入也高起来,我们确实想回家。”打工返乡的刘培成望着自己即将完工的房子说道。

刘培成一家回乡后,发展中药材,仅葛根就种植了60余亩,可收入30余万元,同时还因地制宜,将门前靠近河沟的4亩低洼地改成鱼塘,发展养殖业。

“这收入算下来还是要比我们在外打工强不少,关键是回到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发展,跟乡亲们一起致富,既亲切又开心。”说完,刘培成开心地笑了起来。

这些年,铁牛坪村的蜕变凝聚了多少心血和期盼,如今乘着产业发展的高速列车,“铁牛”有自信也有力量在致富路上驰而不息地跑下去。(郑宏林 黄婷)

责任编辑:边国英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