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显“审”手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1日】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连日来,湖北省黄石市审计局陆续收到社区、村委会传来的感谢信,该局38名“双报到”党员干部在承担社区一线疫情防控任务中,获得“优秀”等次(其中党员22名,干部16名)。这些同志自疫情发生以来,始终坚守抗疫一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用心用情用智确保数据信息精确到位、特殊群体保障到位、群众需求服务到位,在战“疫”大考中交出了优秀答卷。

“底数”“户数”“度数” 每个都要精准

近日,鄂州莲花地社区工作人员到市审计局,特意为“老徐”同志送来锦旗。“老徐”叫徐锦坤,是一名老审计。疫情期间,他严格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就地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57岁的他婉拒临时党支部的照顾,穿上防护服,和年轻党员同志逐户开展排查。为搞清住户和人员“底数”,老徐运用审计排查经验,观察住户的水表电表运转以及夜间点灯情况,并将这些方法传授给年轻同志,圆满完成了186户的人员排查,确保了数据的真实准确。

运用“观灯排查法”的还有天虹社区党员志愿者周妍琦。白天入户调查结束后,她趁着傍晚居民做饭的时间到居民楼下,对着排查表逐家盘点亮灯情况,通过比对发现某家白天排查时始终无人应答,但夜晚灯却亮了起来。

为了消除疑虑,她当即再次上门,可是依然无人应答。通过深入了解到住户是一位独居老人后,她马上向社区反映情况,第二天和社区网格员一起上门,结果还是没有回应。第四次她和社区书记一起上门,考虑到是不是老人听力不好,两人敲了半天铁门,门终于打开。原来,住户是一位59岁的独居老人,疫情期间一直在家,由于门外铁门与房门隔着一段距离,老人在屋内听不到声音。看到老人安然无恙,周妍琦一颗“纠结”的心放了下来。她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以后每次包保上门,老人一听到电话声,才放心开门量体温

内心“纠结”但工作认真细心的还有陈新强,为了摸清辖区住户的底数,他给50户村民建起了一本“明细账”,哪家只有老人和小孩,哪家在外打工归乡,都了然于心。在其中一次排查中,他发现一位村民体温偏高,连续三次测量,均超过正常值。村民解释因为晒太阳,所以体温比较高。陈新强不放心,劝说该村民回屋休息后再次测量,看到数据降到了正常范围,他悬着的心才落了地。为确保安全,当天下午他又特地来到该村民家,反复确认每个人的体温。看到一家人体温正常,“纠结”一天的陈新强才松了一口气。

夜深时分,楼栋里的灯光逐渐熄灭,党员志愿者们仍在电脑前忙碌,输入、核对白天采集的资料。有时为了一个数据,党员们电话咨询、上门询问,有的居民不耐烦,还要道歉解释。正是凭着对百姓安危的牵挂和对职责使命的坚守,他们发扬审计干部细心耐心、认真较真的精神品质,确保了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为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独居老人、特殊群体、重点人群 每个都要关爱

党员朱明在万达社区承担40户居民的包保任务。他先后三次摸排,一家“钉子户”总是不开门。经过了解,这家住着81岁的老爹爹和76岁的老婆婆,对于陌生的志愿者,老人家比较警惕和抗拒,总是隔着门说:“我不认识你,你走吧。”尽管如此,朱明仍惦记着这户独居老人,在分发社会捐赠的爱心蔬菜的时,他又一次敲响了老人的大门。

门终于开了,他刚把菜放进门槛,老人又把菜提了出来,老爹爹说:“我们不要,我们有,别把病毒带进来了。”朱明只好提着菜离开,但每天仍从社区实时了解老人情况。一段时间后,朱明接到了老爹爹打来的电话。原来,老爹爹家的食物短缺,采购又需要时间,生活出现困难。朱明将老人家的需求逐一记下,立刻跑到最近的超市,置办了20斤米、10斤油和20斤蔬菜,又用小推车推到楼下,一包包扛到老爹爹家中。看着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朱明,老爹爹不停为之前的事情道歉,还硬将一瓶饮料塞到了朱明手中。

为了缓解居民心理压力和烦闷情绪,年轻党员邓诗卉每天都要为包保居民预留两个小时进行心理减压。大家有啥烦心事,或者想找人解闷,就会在线寻找“小邓”。小邓每天还要承担哨卡值守、信息宣传等任务,几乎没有多余时间照顾咿呀学语的女儿。但是面对微信群中的家长里短,小邓总是耐心细致地倾听与陪伴。有的老人不会用微信,小邓就主动电话联系,询问当天的身体状况。有位80多岁、双目失明的上海老知青,每天都会接到小邓的问候,时间长了,老人就打开话匣子,总要和小邓聊上几句,回忆自己的经历。得知老人十几年从未出过门,很想念家乡的山水,小邓就把同学送给自己的上海老字号酱油转送给了老人,希望老人重温“家乡的味道”。老人拿着酱油非常高兴,一个劲地夸赞:“谢谢侬”。

铁山三岔路社区程君翊片区的78户居民都有一张“名片”,大家有需要,就会拨打“名片”上的电话找包保党员程琼。程琼每天都要逐家逐户走访,重点关注困难家庭和重点人员,跟踪275名居民动态。疫情期间,一位在武汉治疗的癌症患者回到了程君翊。

救护车刚到村口,就遇见在此等候的程琼。她二话不说,抱起这位居民的行李,和他的家人一道把病人送回家中。程琼起初内心虽有些许害怕,但面对这位老邻居,恐惧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她宽慰病人,告诉他医院既然准许出院,说明没有感染新冠肺炎,不要顾虑太多,同时反复劝说病人及其家属,严格按照政策居家隔离。每天,她和志愿者一起为这家人送菜,及时把身体情况上报社区。她的举动,得到了病人家属和周边居民的点赞。

“谁都不能掉队。”审计干部使出“绣花”功夫, 认真对待大家的琐碎事、烦恼事,用真心拉近彼此距离,增进了干群情谊。大家慢慢发现,“包保员”的称呼没有了,却多了“小朱哥”“小邓”“小程姐”,这是党员们最喜欢的称谓。

“气罐子”“药瓶子”“米袋子”每个都要保障

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包保党员的手机号码成了居民心中的“114”。大家想吃啥、想用啥,一把青菜、一包纸尿裤,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包保人。面对各种各样的需求,市审计局的志愿者们尽心竭力,想方设法破解难题,确保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味罐子”“药瓶子”保障到位。

党员付淑珍包保的一户独居老人用不上天然气,她垫付资金帮助老人网上缴费;灶仍然不能使用,估计是气灶的电池没电了,她就在包保户的微信群里向大家求助,及时把好心邻居捐赠的电池换上;火还是点不着,为了让老人当天能吃上热饭菜,她骑了一个小时的自行车赶到团城山天然气网点,帮助老人重新办理了天然气卡。功夫不负有心人,蓝色的火苗重新出现,老人终于可以开火做饭了。

2月中旬,气温陡降,这可让一位居民犯了难,家中唯一的暖水袋出了故障,但附近的商店暂停营业,无法买到新的。包保党员朱明知道后,就把求助信息发到住户群,发动大家一起想办法:一位住户发来一张图片,说自己家里有一个暖手袋,可是充电线找不到了;另一位业主说自己刚好多出一根充电线,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一个暖手袋终于“众筹”成功。

党员尹晓玲“双报到”第一天,就承担起社区疫情最为严重的楼栋体温检测任务。她自费购买10支体温计,送到住户群里有需要的人手中。当天恰逢电梯限时运行,她一层一层爬楼梯,硬是靠着一双腿,最高送到了23楼。每到一户,她就把体温计放在门前,手机拍照上传住户群,让大家及时自取。有了体温计,住户们的焦虑心情逐渐安静下来,主动配合体温检测工作。为了减少居民外出,她又“承包”起“快递业务”,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采够常备药,有的居民没有食物,她就贡献出自家的饼干和蔬菜。

随着湖北省疫情防控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绝大部分审计人又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体检“双重任务”,黄石审计人又“一个都不能少”地按下了加速键。(郑晓华 王阿鹏)

责任编辑:蔡波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