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阳光撒进红色村庄的每个角落
——石家庄市审计局驻平山秘家村工作组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9日】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精准扶贫花絮之一

秘志平,贫困户,1962年生人,高中学历,光棍一人。工作组进驻后,他到工作组座谈,开玩笑说“工作组如果能够发个媳妇就太好了”。10月份,秘志平经人介绍和某广播电台一女职工结婚。10月底的一个晚上,工作组驻地迎来了两位客人,新婚的秘志平两口子。他们炒了炖羊肉、炖土鸡、炒青菜等6个菜,煮了饺子,做了鸡蛋汤,端到工作组面前,感谢工作组给秘家沟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还娶上了媳妇。秘志平喜气洋洋、频频举杯,满口感谢的话语,对今后的生活充满希望。

精准扶贫花絮之二

秘海明,贫困户,一家四口人,两个女儿在上学。工作组入户调研,了解到家庭生活困难,大女儿在石家庄学院上学。工作组积极协调石家庄学院,为其女儿免去了学费、住宿费、书本费,每年节约1万多元。秘海明是村民代表,每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时,对工作组的精准扶贫工作表示感谢。

精准扶贫花絮之三

秘建国,低保户,高中学历,一家四口人,两个子女都在上学。秘建国由于风湿性心脏病,在省城做手术,花费8万多元,医保、大病保险等共报销3万多元,因病失去体力劳动能力致使家庭生活困难。工作组入户了解到实际困难后,和村两委协商,村内文书类工作委托秘建国来做,解决他的收入问题。经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选出秘建国为2017年度低保户,已上报镇政府待批。

精准扶贫花絮题外

工作组乘车去下槐镇办事,在邻村唐家沟村内堵车。路边聊天的村民问,你们是干什么的。回答是秘家沟村驻村工作组,准备去镇上办事。有村民老大娘拉住说,“你们到俺们村来驻村吧,把秘家沟村整得那么好!你看俺们村乱堆乱放,脏乱差,给俺们村也好好整整。”很朴实的话,讲出了百姓的心声,也道出了工作组在秘家沟村工作的成效显著。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秘家沟村在外工作、打工的、上学的村民、学生,回村后表示很惊讶,没想到短短十个月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村户、访民情 扎实谋划发展蓝图

秘家沟村是远近闻名的红色平山县太行山脉深处的一个小山村。该村共有438人,贫困人口就达150人,人均耕地才0.48亩。村经济收入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经济极其落后,是一个典型的靠天吃饭的山村。自从工作组来到这个小山村后,发现这里的村民收入除农业外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为主,常年生活在村里仅300人左右,以老幼妇女为主。由于地理自然条件差,山场面积大,耕地少,不是水浇地,完全靠天吃饭。再加上村内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学习农技能力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基本上是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基本的水、电、路等基础条件虽具备,确实生产生活条件质量差。

工作组根据村情户情,确定了脱贫攻坚“真扶贫、扶真贫”的工作思路,确定了“两沟一河一土坡”发展思路,带领村“两委”班子主动作为,以强化产业项目发展、增加村民收入为目标,实现秘家沟村脱贫致富。工作重点是加强农房改造、整村推进、饮水安全、村道硬化、农林水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两沟一河一土坡”上做文章,重点解决“水”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建立深加工,推动经济发展,为村民建设一个环境干净、整洁、舒适且生活便利的美丽乡村。

勤沟通、下基层 充分发挥职能优势

工作组在村内走访调研到第一手资料后,觉得按时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及时向市审计局党组汇报。局党组非常重视,立即成立了支持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刘桂江任组长、负总责,副局长尹建明具体分管,副书记、副局长张建国协助开展扶贫工作,培训中心主任路保良负责市、县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

工作组制定了工作汇报制度,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度, 让局党组及时了解掌握扶贫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并帮助解决。党组书记、局长刘桂江8次到秘家沟村现场办公,听取工作汇报、实地察看,帮助联系水务局、文广新局、卫生局、交通局等部门协调解决了河道治理、广场建设、厕所改造、饮水管网改造和道路硬化等事项。主管扶贫副局长尹建明到秘家沟村现场办公近20次,帮助协调扶贫部门解决引水上山、慰问贫困户、送书下乡、平安村庄建设等项目。其他党组成员也对精准扶贫工作给与了支持。通过市审计局先后为村协调提供了100多万元资金和物资支持,其中10.5万元改善发展基础设施。

建档案、重宣传 达成致富共识

精准脱贫工作村书记杨建华为第一责任人,村干部和工作组员们具体负责。他们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些档案资料,边收集、边总结、边创新,让贫困户详细了解哪些项目受了益,那些项目确实增了收。首先在扶贫袋内放入收入结构明白纸。将每个贫困户享受的政策性补贴、扶贫项目带动增收、务工(外地+当地)收入等逐项列清单,与贫困户当面核对后,建档立账;其次,逐项建立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账。将已落地的扶贫产业协议、承诺书、公证书放入扶贫袋,让贫困户放心。如入合作社资金分红收入是多少,合作社红薯加工项目收入是多少,光伏电站收入多少等一一写明白;第三,建立贫困户外出务工账。对外出务工的贫困户进行统计,统计所干工种,打工地点,具备的技能等信息;最后建立帮扶责任明白卡。在每一户贫困户家门口,张贴上有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成员、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信息和联系方式的明白卡,畅通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和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的沟通渠道。通过入户调查、表册填报、政策解释、矛盾化解等工作,扎实做好贫困户脱贫出列的各项工作。工作组和村干部深入宣传精准脱贫政策,把政策讲清、把程序讲透、把要求讲明,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最大限度满足了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他们严格按照省、市、县扶贫工作档案建立要求,在大量走访入户、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了脱贫攻坚计划、工作进度台账、贫困村帮扶手册、贫困户帮扶手册、贫困户识别档案、贫困村和贫困户退出档案。在建立这些档案的过程中,对涉及的各项数据,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干部、贫困户面对面的逐项核对,反复校验。对贫困户识别,贫困村和贫困户退出涉及到的各项法定程序,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按照文件要求,逐一履行申请、评议、入户调查、会议研究、公示、报批等程序,对扶贫政策通过开办村民夜校、贴明白纸、送明白卡等方式进行广泛地宣传。

为细致掌握帮扶动态,突出强化帮扶效果,工作组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在精准上下功夫,建好一户一档,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户档案详细记录致贫原因、发展愿望、家庭收入情况。工作组对每户贫困户进行走访了解,对贫困户的自身发展意愿进行调查,做好一户一策,做到因类因人施策。组织市审计局中层正职以上41名干部与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根据贫困户发展愿望,为每户制定脱贫计划。评估好一户一动态,做到对每户贫困户帮扶前、帮扶中、帮扶后各阶段的扶贫效果进行动态评估,做到及时帮扶。同时,根据时节的不同,工作组积极开展各类帮扶活动,春耕时帮助联系红薯苗,秋收时与老乡一起刨红薯,入冬前种植板栗树苗,入冬后加工红薯粉条。

入村伊始开展工作时,村民不理解,觉得这些都是形式,说扶贫也是虚的,不如给钱实在。经过工作组成员不断宣传、反复分析,特别是根据政策对各户的情况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每个贫困户越来越觉得这事靠谱,对工作组的工作由怀疑变成了支持,还主动找工作组反应问题,提出建议。开始组织村民义务修渠、清扫卫生时,很多人宁愿凑堆打麻将,也不愿参加,他们就带着党员干部先干起来,等到村民看到环境好起来,水渠里的水流动起来,就都自发参与到其中。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内几个大的垃圾点都被清理干净,不少贫困户还自发认领卫生区,每天坚持清扫。用他们的话说,自己的家事不能总让别人动手,该自己干的要主动干,该自己脱的贫也不能靠别人,自己要积极努力干。

真扶贫、扶真贫 做实五项工程

工作组以“真扶贫、扶真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点工程全力推动脱贫攻坚。

——饮水安全工程。村自来水管网建成已将近30年,管道破损跑冒滴漏严重,供水井太小,严重供水不足,每天只能定时供水2小时左右,造成村民吃用水不便。工作组积极与水利部门沟通联系,及时帮助解决了全村2000多米的管网改造和新水井的建设资金9万元左右。工程已于20169月完工,24小时提供自来水。

——引水灌溉工程。村紧邻文都河,却由于无水利灌溉设施,造成“一沟”、“一土坡”500多亩土地只能靠天吃饭,很难满足百姓的口粮需求,严重阻碍百姓果树种植发展,对此百姓反映强烈,希望工作组能早日帮助解决灌溉问题,帮助村民增产增收。工作组及时与扶贫办联系,帮助解决了80万元的引文都河水上山工程,满足了“一沟”350多亩的灌溉需要;与国土部门沟通,解决了50多亩砖厂土地复耕工程,争取到复耕款40万元;还争取到了50万元配套扬水站工程资金,解决了“一土坡”150多亩土地的灌溉问题。目前,建成了1000米的灌溉水渠,涉及资金8万元。

——道路硬化工程。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村民出行困难,田间劳作难行。工作组经与交通部门联系,为村解决了3公里多的道路硬化建设资金,已经完成通往村外“一沟”东沟1.1公里的道路硬化工程,涉及资金13万元;完成西沟至李家口村道路硬化4.2公里;积极争取解决了“唐六线”秘家沟至唐家沟公路建设,涉及资金600万元。

——河道治理工程。一条横穿村内500米的河道,损坏比较重,河道内堆满垃圾,经常发出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排水、泄洪以及环境美观。工作组积极与水务等部门联系,争取资金支持,其中市水利局给与资金10万元,其余县级配套,预计工程完工需要40多万元。工程前期,村委会筹资2万多元清理了河道内3000多方垃圾。工作组和村两委研究制定了施工方案、工程预算,确定了施工监督机制和责任人。河道堤岸主体全部由石块浆砌而成,河道内每隔30米建拦河坝,建成蓄水景观河面。

——文化广场建设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跳广场舞、敲大鼓、看电影等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活动与没有文化娱乐场地相冲突,影响了村民的娱乐需求。工作组及时与村“两委”沟通,建议在村南侧建设一个大型的文化广场,预计工程30多万元,供全村百姓娱乐。工作组及时为村广场建设多方协调资金,与村民谈判拆迁补偿、土地置换,拆除了厕所、地窖、猪圈,建成了2000多平米文化广场,配套了篮球场、健身器材,广场周边种植了银杏、玉兰、龙爪槐、七角枫等景观树。

选产业、巧融资 奠定致富基础

工作组认真分析了秘家沟村致贫原因,决定从种植经济林果、养殖项目入手,推动光伏扶贫项目落地,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利用懂政策的优势,帮助该村建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金融扶贫领导小组,为村民发展产业提供资金动力。

种植项目方面主要包括板栗种植、核桃种植和红薯种植。为了板栗种植,工作组特意拜访了石家庄市农广校领导,邀请林果专家到村,测量了土壤成分、水质PH值;专家建议种植唐山市迁西板栗品种。工作组和村两委决定第一期种植200亩板栗,采购11000棵嫁接树苗,3年后每年预期收入165万元,每人预期年收入约3800元。而对于核桃种植,工作组和村两委积极跑办,列入县扶贫办核桃种植项目计划,引进专项资金15万元,增加种植核桃100亩,共种植核桃200亩。目前,有100亩嫁接核桃树已成型,人均预期年收入约1600元。为进一步增加收入,工作组和村两委利用原来的花椒厂改建成了红薯加工厂,进行红薯深加工,收购红薯15万斤,加工粉条2万多斤,仅此加工一项为村里增收6万元,人均增收137元。村民不仅种红薯得到了收益,加工红薯也得到了实惠。鉴于秘家沟村耕地面积很少,山场荒地有3800多亩,如何将此优势转化为村民增加收入的来源?工作组和村两委研究决定,利用山场荒地发展养殖业。工作组积极到县扶贫办跑办项目,争取到扶贫资金20万元,用于发展黑羊养殖项目。村贫困户共养羊500只,其中黑羊350只,绵羊150只。黑羊整羊的市场价格每只1000元到1500元左右,利润大概20万元左右,贫困人口人均增收约620元。光伏发电项目落地该村,预计年底开工建设,建成后覆盖60户贫困户,实现户均每年增收3000元。

在工作组的努力下,秘家沟村成立了平山县永保农业专业合作社,53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2016年,秘家沟村收到平山县财政扶贫资金25万元,每个贫困人口补助标准1689元,全部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与每个贫困户签订了扶贫资金使用承诺书,贫困人口享有入股分红收益,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经下槐镇政府牵线搭桥,合作社将该资金入股河北柏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每年分红,收益直接打入贫困户存折,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增收169元。同时,还成立了金融扶贫领导小组。根据金融扶贫政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在信用社申请5万元信用贷款,享受政府贴息待遇。工作组和村两委向村民宣传了金融信用贷款政策,统计有14个贫困户申请信用贷款。积极协调村永保合作社贷款30万元用于红薯收购和加工,帮助养殖大户办理30万元贷款事宜,帮助养蜂贫困户办理贷款5万元。

如今,秘家沟村贫困户大部分脱贫,脱贫出列52户、148人,低保户410人自动脱贫,五保户11人不脱贫,真正做到了让党的阳光撒进了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红色老区里的小山村中。

通过工作组的大量努力,今年共完成全村水渠建设1000米、河道治理500米,东沟公路铺设1100米,村内浆砌挡墙3800立方、道路硬化3500米、“三清一拆”、引水上山、安全饮水、村史馆、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等项目;改造了村委会、自来水管网、红薯加工厂,建成了村标、文化广场、污水管网,养羊500只、核桃种植200亩、板栗种植200亩,成立了合作社、电商服务站,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其中“三清一拆”共完成了清理河道垃圾7000方,村庄清理垃圾5000方,拆除厕所80多个、猪圈90个,改建卫生厕所122个,修建墙体3000平方米,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提升,受到了市、县各级领导的好评。

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张泽峰到秘家沟村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工作组的成绩。最近,石家庄市扶贫办针对驻村工作组精准扶贫的具体事项进行验收,获得了100分的好成绩;工作组的事迹在石家庄日报上予以宣传。

作者姓名:周雨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