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拔穷根
——河南省审计厅扶贫记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03日】
【来源:河南省审计厅 】
字号:【大】 【中】 【小】

近期,在河南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表彰推进会上,河南省审计厅被表彰为选派工作先进单位,该厅派驻南阳市内乡县大桥乡河南村原第一书记张峰同志,被表彰为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扶贫工作一定要做到一人一策,一户多策,一户一个脱贫方案,识别要精准,在扶贫措施上一定要精准,这就是‘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帮助每家每户每个人规划好就业脱贫措施、门路,积极帮助河南村的贫困户尽早脱贫。”河南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中山说。

从2012年开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河南省审计厅和相距郑州300多公里的内乡县大桥乡河南村结成帮扶对子,帮助河南村在扶贫攻坚战役中,脱贫摘帽,共同致富。

厅党组是后盾 驻村干部要实干

河南村位于南阳市内乡县大桥乡西北部柏树山下,属于典型的浅山丘陵地区,全村12个村民组有9个零散分布在柏树山上十数公里的坡坡沟沟之中,土地贫瘠,农业生产完全“靠天收”。由于自然条件不足,加上水、电、路设施差,该村长期生产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全村526户人家有280户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河南村在2012年之前,全村唯一一条出村道路距老省道9公里,人缺水、地贫瘠,出行难、吃水难、生产难,没有网络,对外联系闭塞。2012年,新S249省道开通并穿境而过,县城新修南环线将河南村大部分区域纳入城控区,使河南村距县城直线距离缩短到1.5公里,这给河南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7年5月15日,河南省审计厅党组召开第十一次厅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定点扶贫工作。2017年7月13日,厅主要负责人走访调研扶贫工作,代表厅党组强调,要把村两委班子建得更强更硬,要把脱贫致富抓得更实更紧,要把制度落实抓得更严更牢,要把惠民实事办得更稳更好。

审计厅扶贫工作队进驻河南村以后,深入河南村12个村民小组、236户群众家中,大桥乡杨沟村、大周村、南王村其他3个贫困村以及学校、卫生院、敬老院等,采取“听、看、查、议、问”等多种方法途径,对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贫困状况、农村党建、干部作风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在调研的基础上,工作队多次召开河南村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会,并与乡党委、政府一起研究、探讨,提出了发挥近郊区位特点、省S249穿境而过、背靠2000余亩浅山小杂果基地的优势,农户下山统一居住、发展生态支柱产业的思路。

精准脱贫 产业帮扶

2017年,按照重新识别贫困户的部署要求,扶贫工作队采取“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的方法,规范程序,完善档案,对贫困户进行了精准识别并建档立卡,确定河南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166人。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因户施策,对无劳动能力、孤寡老人、伤残家庭、主要劳力常年患重特大疾病的,通过“五保”、低保和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对因病返贫户,发动党员干部和社会力量进行资助,协调卫生部门,减免住院床铺费、检查费等。对贫困危房户,争取危房改造资金,保障其有房可住。对因祸因病致残户,采取政府兜底帮扶。对无技术特长、无资金的贫困户,借助村里的劳务公司,增加技术含量低的公益岗位,吸纳其就业增加收入。同时,重点做好产业扶贫:

与内乡县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实行“农户+合作社”模式,由贫困户联合担保贷款,年底分红利方式进行,现已普及该村74户166人,每户每季度分得红利800元。

实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现已安装5000平方米并投入使用,预计为74户贫困户带来每户年3000元分红的经济收入。

依托内乡县仙鹤纸业,开办扶贫加工车间,安排贫困人口100余人就业,工人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

流转土地500余亩,发展映霜红冬桃,采取大户承包形式,可带动17户42人脱贫。

积极协调扶贫帮扶企业内乡县第二建筑公司出资100余万元,硬化二花坡至西坡、下西至映霜红基地、马岈至杜庄三条道路共8公里,为打造2000亩近郊观光采摘园项目奠定基础。

老乡的口碑胜过金杯银杯

在厅党组强大后盾的支持下,厅机关各处室齐心协力大力支持,扶贫工作队不怕苦和累,长期驻村全身心扑在扶贫工作上,河南省审计厅的对口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得到了乡亲们的称赞。 

黄春华还记得,扶贫工作队多次跑乡里、跑县里,从当地农信社为他争取了无息贷款,为他进行莲藕种植培训,还联系郑州的医生对他的父母进行疾病诊疗。工作队还自掏腰包,资助其子女上学。现在的黄春华,种植莲藕3余亩,年净收入5万多元。

李中起和秦小禄还念念不忘,扶贫工作队联系县畜牧局,对他们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并为他们联系了小额无息贷款。帮助他们办起了小型养鸡场、养羊场。如今,李中起的养鸡场已经初具规模,存栏柴鸡600只,肉鸡500只,年净收入4万余元。秦小禄也养殖山羊30余只,年净收入3万元。并且为他们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切实解决了他们的住房问题。

……

“如今的河南村比起从前来,简直是天渊之别。”河南村的村干部们这样说。

“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祖祖辈辈的穷根总算是快挖掉了。”住在村办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这样说。 (张峰 王再峰)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