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青年]从放牛娃到审计人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9日】
【来源:审计署审计宣传中心】
字号:【大】 【中】 【小】

乐观又感伤,独立而倔强

从骑在牛背上笛声悠扬的牧童

成长为初心不改的审计人

他是审计署昆明特派办的

李刚

↑戳视频“一名坚持追梦的审计人”

童年的李刚养成了吹木笛的习惯,牛背上、湖水旁、山涧里都飘荡着他悠扬的笛声。

Q:跟谁学的吹笛子?

A:没跟谁,自学的,不过也没自学成才!现在吹到高音气不够,抖得厉害。

坐在抚仙湖畔的礁石上,面朝碧波万顷,应我们要求,李刚演奏了一段《枉凝眉》。碧浪通天,阵阵轻风扑面而过,彩云之南的天空中留下若有若无的笛声......

李刚是感性略带忧伤的。他的家乡在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河底村,童年时光是在牛背上度过的。 6岁的他每天下午3点放学,吃上一口没有菜的冷饭,就要在老人说的下午5点前,把牛往外赶。每天都是如此,一赶就是十三年。高原山地里有漫山遍野的小野花、几头悠闲转悠的老黄牛和一个幼小孤独的身影。李刚正是面对着老黄牛学会吹笛子的。枉凝眉、红豆曲、一生所爱、我的祖国......

现在,李刚的音准、音律和节奏把握得越来越好,他可以听曲调而演奏,他说,吹笛子能找到一个更加旷达安静的自己。

李刚在QQ空间记录了写给妻子的一段话:“那天,我带你去放羊,你高兴得漫山遍野跑; 我跑到山上给你摘了一捧杜鹃花, 你热泪盈眶。黄昏时,你倚着我听我吹奏的牧歌。”木笛伴随李刚走过了三十余载,温润着他从童年稚气的放牛娃成长为给妻子温暖肩膀的有情郎。

Q:作为审计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想做并且能做一点点事情。

Q:你做政策跟踪审计要诀是什么?

A:下到最基层,才知道政策落实得好不好。

2017年7月,昆明特派办第三季度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开始了,李刚被分配到了环保项目上,“自然资源环境审计是一个新兴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在对云南省水污染防治材料和数据分析比对后,审计组选择了抚仙湖作为审计对象。

对于外地人来讲,一提云南首先会想到滇池、洱海;而对于云南本地人,抚仙湖才是他们的最爱。

登上湖边小山上的亭子里远眺,万顷琉璃躺卧在群山环抱之中,白色水鸟掠过,涟漪缓缓漾开。李刚说,不到抚仙湖,不知道“碧”是什么颜色。

在云南的九大高原湖泊中,抚仙湖显得十分特别,据澄江县政府提供的数据,湖泊面积216.6平方公里,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水质常年保持为I类。

206.2亿立方米淡水,是个什么概念?李刚给我举了一个更加直观的例子,13亿人,每人可以从湖中取得15吨饮用水。毫不夸张地讲,作为国家天然的水资源战略储备库,抚仙湖涵养的是中国老百姓的救命水。

然而,抚仙湖的水质不容乐观。站在湖岸边,李刚指着不远处说,那就是我曾经去过的离岸5米处的采水点。他和同事曾经分别在距离岸边5米、30米、1公里和湖心处指定监测站工作人员取水。检测结果和他想象的相差无几。

村民抽水灌溉,湖中洗衣,部分入湖河道水流黑臭,蚊虫肆虐,各色餐馆旅店将整个湖团团围住,一个个楼盘拔地而起立在湖边。这些,是李刚现场取证时亲眼目睹的。

昆明特派办要求李刚所在的审计组在抚仙湖定点驻扎2个月,把抚仙湖的生态涵养情况彻底摸透。数据说话,是李刚恪守的审计原则。他和同事围着200多平方公里的大湖开车跑了三四圈,走访农户和沿湖餐饮酒店百余家,几乎跑遍了抚仙湖的108条入湖河道。湖体取样、沿湖房地产项目和流域内矿山调研、磷化工加工厂调查......在查阅数百份资料、账本,多次座谈后,李刚和同事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

多次往返审计现场取证,数十次易稿,从规划等方面寻找人为因素对抚仙湖存在的威胁和破坏。审计反映的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2017年12月,云南省玉溪市开展保卫抚仙湖的百日攻坚“雷霆行动”,划定围湖110米为生态红线,红线之内全面实施关停拆退行动,打响了抚仙湖保护控源截污的第一枪。

李刚成功了,他想要为家乡做一点点事的初衷实现了!当电视上和政府网站的公告上不断滚动着“雷霆行动”的新闻时,李刚已经在另一个审计项目上了。

此次再去探访抚仙湖,已时隔一年。站在当年5米采水点的湖岸旁蹲下掬了一捧水,喝了一口,李刚说,“水质变好了!”

照片上笑容很灿烂的小姑娘是李刚的女儿芊芊,名字寓意为“仰视山巅,肃何芊芊。” 这个漂亮的白族小姑娘曾和父亲联手战胜过死神。

Q:女儿现在身体怎么样?

A:好多了!除了抵抗力还是有点弱,最怕她发烧,别的都挺正常的。

Q:现在还住院吗?

A:不住院了,但还是一直要吃药。

今年年假,李刚携妻女回村探亲,正巧赶上白族的火把节,他用松枝做了一个火把,依白族风俗点燃火把为女儿的平安健康辟邪祈福。

芊芊因早产体质极弱,刚出生的时候只有1.45公斤,各器官发育不完全,血压偏低,在输血抢救后又感染了巨细胞病毒,从一出生,小姑娘就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保温箱呆了72天。

刚出生的那晚,李刚被医院准许进入无菌室隔着玻璃看女儿。他用手抠着玻璃,看着她幼小胸脯的急切抖动,带着呼吸机,身上插满了管子,“她痛极了,痛得咳嗽都没有力气出声儿。”每次说到这儿,李刚都不想继续说下去了。

“无论任何代价,都要把女儿救回来。”李刚心一横把当时辛苦攒的14万元首付房款全部拿出来,此后,给医院打钱成了每周惯例。当年的李刚刷爆了4张信用卡,还曾管村里借了高利贷,直到今天,他身上还背负着三四万的欠债。

面对终日以泪洗面的妻子,一发病就昏迷住院的女儿,还有经常需要出差的审计任务,李刚就这样一天一天熬,熬过了整整四年。

他婉谢了办里准备组织捐款的倡议,婉谢了组织帮助联系的北京儿童医院。

我很费解,是什么力量支撑这个不高且瘦弱的男人走过家庭摇摇欲坠的四年?

他好像并没有觉得有多苦。他说,我是个山里贫困村出来的孩子,上学一直拿奖学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昆明办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同事们也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其实我从国家和社会得到的已经够多了......

只用乐观和坚强这样的形容词去描写李刚,实在太轻太轻了。我只愿他,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尽早远离。

总策划:俞国庆

监  制:李云玲

文  字:王东方

视  频:靖伟

出  品:审计署审计宣传中心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