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南京审计大学博物馆戚振东:提升国家审计能力,推动新常态审计发展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1日】
【来源:南京审计大学】
字号:【大】 【中】 【小】

面对新常态的出现和发展,审计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近日,审计署印发《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对国家审计机关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服务国家治理“新常态”做出了指引和动员。

《意见》明确要求新常态审计要以“能力为重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意见》是一份审计能力建设的动员令、宣言书。

这是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2015年《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之后,又一份指出要强调审计能力建设的文件,对于建设新常态审计能力,推动特色审计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现就审计能力的内涵、建设路径等谈点粗浅认识。

一、理解审计能力的内涵与建议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审计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审计环境的发展变化等对审计能力提出更新、更高要求。提升国家审计能力是关系国家审计发挥国家治理基石地位和重要保障作用的关键影响因素。国家审计能力是各级审计机关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能力,内容广泛,一般包括:

1.审计监督服务能力。从服务国家治理的角度看,审计能力包括监督制约权力、惩治腐败、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信任、促进被审计单位公共管理绩效持续改进、风险揭示与预警、洞悉问题与预测分析的能力等。

2.审计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说,审计管理能力就是提高审计组织效率的能力,包括对审计发展的统筹谋划、审计人财物资源的调配整合、审计工作组织与审计技术方法应用、审计风险和审计治理控制的能力等。

3.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包括审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审计技能等专业技能,沟通协调、思维、学习等行动能力,以及审计人员应当持有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等职业道德。

一方面,国家审计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国家审计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构成和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国家审计是通过提供监督服务,促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国家审计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二、建设新常态审计能力,推动特色国家审计发展


新常态是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范畴。新常态下应当具有哪些审计能力?笔者认为,《意见》对此做出了很好的诠释。新常态下的审计能力概括说来就是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审计能力。具体来说,审计人员要具有认识新常态的学习、思维能力;要具有适应新常态的审计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要具有引领新常态的审慎分析判断能力、“立行立改”的行动能力等。

审计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审计管理体制、审计工作机制、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审计组织管理模式、审计技术方法等方面协调推进。2014年国务院《意见》从审计队伍建设、审计方式创新、审计信息化、审计力量和经费等四个方面对提升审计能力做出明确要求。


2015年中办国办《框架意见》中的八项任务的落实完成都与审计能力建设息息相关。如审计能力建设的落脚点是“实行审计全覆盖”,与这份文件一起系统地勾勒了审计能力建设的途径与措施,是当前建设审计能力的重要依据和要求。

现时期国家审计能力建设和提升的一个重点工作是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一方面,要通过构建学习型的职业文化、职业意识,调动审计人员的学习意识和自觉,另一方面,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如学院模式、客户模式等模式,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不断更新审计人员专业知识能力体系,提升审计人员依法履职水平和能力。

当然,国家审计能力的构成及其分级、审计能力评价体系,能力建设策略等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戚振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