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南京审计大学国际审计学院王素梅:“新常态”下推进审计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1日】
【来源:南京审计大学】
字号:【大】 【中】 【小】

当前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面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实质变化,正在步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


在“新常态”发展阶段,以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为特征的新的发展诉求必将导致经济发展方式和国家治理模式产生新的突破和创新,从而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方式方法也需及时调整和创新。




2014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


2015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要求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更好发挥审计在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


201625日,审计署印发《审计署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 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要求审计机关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以适应“新常态”的要求。


这一意见对于新时期促进审计供给侧改革,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保障作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1
推进审计管理模式的结构性改革

刘家义审计长在2015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在审计组织管理模式上实现“七个一体化”和“六大转变”。


“七个一体化”,就是在审计内容和范围上、在审计资源整合上、审计一线作业与后台数据分析上、审计实践总结与理论研究上、在审计作用发挥上、在惩治腐败与促进廉政、揭示风险与维护安全、促进公平正义与推进民主法治上全部实现一体化。




“六大转变”,就是实现由单点离散审计向多点联动审计转变、由局部审计向全覆盖审计转变、由静态审计向静态与动态审计相结合转变、由事后审计向事后与事中审计相结合转变、由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转变、由微观审计向微观与宏观审计相结合转变。


这是加强审计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创新理念,同时也对审计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应着力研究和科学设计审计组织架构,加强上一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勇于创新,推动审计机关人、财、物统管,加快审计职业化进程。


2
强化审计技术能力的前瞻性研究


专业技术的精湛是审计赖以存在的根本。审计是一种专家行为,审计的技术方法和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决定了审计的成效。


“新常态”下提升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效能应强化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如责任感、理想品德素质、基本工作能力、基本思维能力、知识结构素质、心理素质。




同时,还应加强审计人员特殊职业素质能力,如敏感能力、洞察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情感管理能力等。


不断推进审计技术方法体系的创新性研究,推进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搭建信息化平台,提升审计人员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以及职业胜任能力水平,打造一支专业化、精细化的审计强军,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创新发展,以更好地认识、适应甚至引领“新常态”的要求,增强审计公信力,切实履行好审计职责。(王素梅

【关闭】    【打印】